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宋朝开国帝王是谁

宋朝开国帝王是谁

2023-09-20 09:35 854浏览

宋朝是我国着名的一个朝代,在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时间为960年-1279年,一共三百一十九年,共经历了十八个皇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宋朝开国帝王是谁?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着。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赵匡胤的为政举措:

政治: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御史台等机构。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后,又进一步集中于皇帝。

科举改革:

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有:

1、锁院制度:即在“知贡举”(主考官)、“权知贡举”(副考官)等考官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

2、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这也是后世考试中密封试卷制度的起源。

3、誊录制度:据宋人记载,实行弥封制后,科场上又发生了考生在试卷上书写标记、暗语的问题,于是“誊录”之制随之出现,即在考生交完试卷后,朝廷雇请一批抄写书手将考卷重新誊录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杜绝“弥封”措施的纰漏。

4、别试:即针对考官的子弟特设考场考试的制度。在这样的特殊考试过程中,另派考官监考、阅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同时,对当朝大臣权贵的子弟往往还要多复试一次,以甄别是否有人利用权势将无能子弟的成绩拔高。

经济: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水患,五代时期,黄河决堤、改道,淹没村庄农田,宋初也不断有水灾出现。赵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为黄河堤坝例修期,赵匡胤下令严格巡察,防患于未然。因此,素以黄害着称的黄河在太祖在位的17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除了黄河之外,宋太祖对运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经济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中央集权)。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下过一道命令,就是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赵匡胤还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文化:

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

同时,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建国初,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12000余卷。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965年)平定蜀国,右拾遗孙逢吉赴成都收图书13000卷。开宝九年(976年),平南唐,令太子洗马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2万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广泛征集民间藏书,规定凡有献书者,视其书籍价值,如馆阁所无,则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官职俱委以官职,如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三人献书1200余卷,并赐科名。通过征集和献书,于开宝中,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北宋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政治上。

宋太祖赵匡胤以“重文抑武”为建国方略。节省了庞大的军事消费,经济建设得以加速,推动了商业发展。“抑武”是社会长期稳定的一个标志,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市场繁荣昌盛,商品经济可持续发展。“重文”更是硕果累累。“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北宋时期的着名人物。还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名家大家的迭出,得益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富民安。

2、制度上。

为适应漕运发展和军事需要,宋仁宗允许居民沿路设摊售卖商品。于是,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街巷制”逐渐取代了自周朝以来以控制为目的的“里坊制”,城市的职能随之从政治军事中心逐渐转变成了经济文化中心。根据文献记载,北宋的社会分工十分细化,行业数量远超以往的历朝历代,这些分工细化的行业,或集中在城市的市场,或分布在大街小巷,由此,发展经济成了城市的核心功能。

另外,城市建设也不再严格遵守周礼所要求的方正规则,不再强行要求修建棋盘式的道路以及里坊布局,允许街道两侧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市场得以空前繁盛起来,营业时间由店主自主决定,甚至可以通宵营业,一些集市常常到了半夜还是灯红酒绿。这一切不仅打破了商品经济的地域界限和时间限制,更是让市场变得更加自由开放,有效促进了自由贸易,肥沃了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的土壤。

3、文化上。

伴随市场繁荣而来的,就是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收入稳定,生活优越,思想开放。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充满时代色彩的市民文艺应运而生,市民活动场所开始增加。文化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在“瓦子”“瓦舍”“勾栏”这些宋朝的游乐场所,上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当时汴梁城中有50多家“瓦子”,表演的是相扑、傀儡、影戏、杂剧、“背商谜”“学乡谈”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

宋朝时期繁荣的表现:

1、农业生产的繁荣。

宋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农业技术方面,农民们采用了新的耕作方法,如深耕细作、轮作休耕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此外,宋朝还推广了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灌溉渠道,使得农田灌溉更加方便。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朝时期,商业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繁荣,商品交流频繁。宋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贸易的政策,如降低关税、鼓励民间贸易等,使得商业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同时,宋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使中国的商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手工业的发展。

宋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纺织业方面,发明了纺车和织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陶瓷业方面,出现了定窑、汝窑等名窑,瓷器制作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造纸业方面,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这些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科技文化的进步。

宋朝时期,科技文化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在科学技术方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如火药、指南针等。这些发明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在文化教育方面,宋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如苏轼、欧阳修等人,他们的诗词文章传颂千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唐朝开国君主是谁 下一篇:清朝开国之君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