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2023-09-21 17:28 297浏览

“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术之一,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弱点之处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战略思维。在当下这个处处充满博弈的时代,咱们更加应该学习古人流传下来的博弈智慧。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1、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桂岭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拦截战役,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部。公元前354年(十五年),魏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次年赵湘旗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领兵救之。

2、孙膑以为魏国精锐攻打邯郸,国势空虚,遂率军围攻杜威大梁,令魏国推庞涓回迎。孙膑在桂陵(山东菏泽、河南长垣)进攻,击败魏军,活捉庞涓。

3、在这场战争中,孙膑避实就虚,攻其不备,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术,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制胜的常用手段。

围魏救赵成语典故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两得。魏王从之,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是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膑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膑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十三年后,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成语寓意

孙膑就是看准了魏国内部空虚,才想出了对魏国趁虚而入的方法,从而达到了救赵国的目的。因此避实就虚,击中要害,才是解围的好方法。就像生活中,有时候遇到困难正面迎击得不到解决,逆向思维,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反而更有效。当然这要做到知己知彼,看到事情有隙可乘,才不会坐失良机。作为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上一篇:老舍生平经历简介 下一篇:我国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