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我国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2023-09-21 17:28 444浏览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具备最多原创医学思想之作。《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分别由唐代王冰和南宋史崧整理而流传至今,现今所见共一百六十二篇。

我国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1、《黄帝内经》。

2、《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几千年来,《黄帝内经》在人们养生健体、防病治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我们当代的养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3、它深厚丰富的内涵与哲理,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培育出了一代代的医学大家。然而,《黄帝内经》并不能代表目前中医的最高水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4、《黄帝内经》无法对人体生理进行微观的、详尽的分析,这也造成了书中许多概念并不成熟。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后世中医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补充完善,使得中国的中医水准日趋成熟。

《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

1、成书时间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学界至今仍无定论,主要有三种观点:战国时期说、秦汉说、汉代说。对此,明代吕复的观点比较客观,他认为《黄帝内经》并非一时之言,近年来学界多认为应成书于西汉中晚期。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始载有《黄帝内经》之名,并以全书形式予以载录。

在《黄帝内经》出现之前,已有许多医书存在于世,但没有经过整理编撰,《黄帝内经》可以被视为这些医书的集成。

它由专人编撰成书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删修订,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因此,《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普遍认为它的成书经历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多个世纪的演变。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包括了《素问》与《灵枢》两部分,两部分又各分为九卷八十一篇,共计有一百六十二篇。

2、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以来,道家、儒家、阴阳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突出的影响。道家对精气神、以及养生理论进行了诠释;儒家倡导“制天命而用之”;阴阳家将阴阳、五行学说结合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都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也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奠定了基础。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且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进入理论总结阶段,《黄帝内经》便在此时编撰成书。

《黄帝内经》的特色:

1、情志理论

情志是中医学的病因之一,情志理论也常被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作为情志理论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多次涉及到有关“情”和“志”的内容,其篇名中便包含了系统的情志学思想,如五运行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水火五行论等。《黄帝内经》中将情志内伤视为主要的致病原因,并提出了“百病生于气”的观点。情志致病,不仅会扰乱人的气机,损伤人的脏腑,更会让人精气衰竭,由内而外地导致形体毁坏。

2、刺血络法

“刺血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刺络”疗法。《黄帝内经》中的针刺治疗,多采取针刺放血,此法不仅可以治疗临床常见病,还能用于若干疑难病和急症。《素问·针解》中便指出,若病患经络瘀滞可以使用刺络的方式去瘀血。《黄帝内经》中详细描述了刺血络法的原理与运用,如如何选择穴位与脉络、操作方法、出血量大小等等,使刺血络法成为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食疗理论

《黄帝内经》总结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对食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食疗理论,并首创了一些药膳配方,这些药膳方法对后世食疗与药膳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食疗理论包括:饮食有节、合理搭配、谨和五味、三因制宜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热饮疗法、冷饮疗法、饥饿疗法、食泻疗法、药膳疗法等等,为后世所利用,到如今也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上一篇: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下一篇:仓颉造字故事简介概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