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生平简介
陈忠实(1942年8月3日——2016年4月29日),男,原名沈忱,乳名运,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42年8月3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
陈忠实生平简介:
1、早年经历
1942年8月3日,陈忠实出生于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蒋村(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父母务农。在白鹿原长大的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极为熟稔,并对其怀有深切和热烈的感情,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1950年春季入学,因家境困窘于1956年休学,后在乡长帮忙下成功复学。15岁时,他阅读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说,即赵树理的短篇小说《田寡妇看瓜》,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而后创作的《桃园风波》得到老师们的普遍好评。
他满怀热忱地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961年,他和常志文、陈鑫玉组织了一个名为“文学摸门小组”的文学社,并为其创办文学墙报“新芽”,他的散文《夜归》在《新芽》创刊号刊登。1962年他毕业于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后,同年9月,陈忠实担任小学民请教师。1964年9月,他又被调到中学任教,仍为民请教师。
2、光荣入党
1966年2月12日,陈忠实经王俊峰和赵学谦介绍入党,但因“文革”破坏了党的基层组织,故到1971年2月9日才转正。同年11月他到北京,被评为毛西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8年和王翠英结婚,次年大女儿陈黎力出生。1971年,他借调立新(原毛西)公社,协助公社进行建党工作,次年任公社卫生院革命领导小组组长。1973年5月,经中共西安市郊区党委决定,他由集体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
3、文学初露
1973年10月,31岁的陈忠实写成短篇小说《接班以后》,并于11月发表于《陕西文艺》,这是陈忠实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此后一年一篇,直到1976年在刚复刊的《人民文学》第3期上发表《无畏》为止,连续发表了4篇短篇小说,在当时颇有影响。
但诚如他后来回忆总结的,这些作品很不成熟,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看。然而,这些写作实践锻炼了他基于生活实践选取素材的能力和语言文学的表达能力,为他日后驾驭较长篇幅的小说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1978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恢复活动领导小组举行会议,急需发展新会员,便批准陈忠实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即后来的陕西省作家协会)。
1979年五月,写就短篇小说《信任》。1979年9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举行会议批准陈忠实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短篇小说《信任》获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七九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精进不止
1982年7月,短篇小说集《乡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陈忠实出版的第一部个人作品集,共有短篇小说19篇。1983年3月,陈忠实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刊登于《小说界》第2期。同年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和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荣誉奖。1984年五月,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小说界》第一届文学奖。
陈忠实第一次到上海参加了颁奖活动。198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他以陕西代表身份赴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1985年以中篇小说《篮袍先生》创作为标志,陈忠实跳出农村新人新事的题材的桎梏,笔触由简单浮泛的歌颂延伸至对民族命运和人性淬炼的深度思考,洞察历史的本真,观照人的生存的永恒。
5、晚年经历
完成白鹿原这部巨著后,陈忠实将近10年没有再创作。从2001年开始,回归故乡西蒋村的陈忠实,心态渐渐沉淀下来,再次萌生了创作小说的欲念。在几年的时间里,他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9篇短篇小说。2001年5月12日,他完成了《日子》。
2007年5月9日,完成了《李十三推磨》。从艺术上看,这些小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有的甚至将纪实性与虚构性融合起来,显露出一种质实而朴素的叙事风格。但是,整体上看,他的这些小说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纯粹的批判精神,不仅没有达到《白鹿原》的高度,反而逐渐偏离了尖锐反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正轨。
2012年,陈忠实在人文社出资并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这是国内首个由个人出资设立的编辑奖。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逝世,享年74岁。
陈忠实的创作思想:
1、人格精神
辩证统一的关系存在于作家的人格和作品的文格当中。作家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体,陈忠实认为,给作品提供灵魂的是作家的人格。作家自己的人格高低决定作品中表达的具体艺术风格与志趣的高低。他的作品中塑造了数不胜数的人物,这既审视了人的本性、品格,同时又外现了他自己的人格和胸襟。他在观念、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都与其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现实主义
真实性原则是陈忠实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他非常重视作品中真实性的展现,且对真实以及表现生活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解、反思和心得体会。陈忠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始终浸含着充足饱满的传统文化和西北地域文化的意蕴,陈忠实不是仅仅把文化融入小说当中,更为重要的是,他标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时代精神
陈忠实的作品立足于现实,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此外,其文学作品还融入了鲜明的未来意识。他将历史与未来的命运相交汇,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放眼未来,通过对文学和历史的反思,把时代精神呈现出来。他塑造了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的先进农民的文学形象,这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4、乡土情结
陈忠实自身的文学创作是以浓重的关中文化为基础的,其作品更是执着地坚守着关中乡土的文化根脉。在陈忠实的心中,家乡风土人情以及山山水水早已成为他职业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关中塬上的农民以及农村生活无一不是通过他的如椽之笔来书写。
从短篇小说集《乡村》以及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等到后来的长篇小说《白鹿原》,都为广大读者展示了关中独特的民风习俗以及普通乡村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其描绘的农民的淳朴心理和独树一帜的观察角度细腻地映射出了关中农民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