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乡土中国》经典摘抄

《乡土中国》经典摘抄

2023-09-26 17:35 305浏览

《乡土中国》一书由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所著,于1948年首次出版。该书是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材料,整体以农村社会问题为核心,汇集14篇论文,分别从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特点。

《乡土中国》经典摘抄:

1、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2、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3、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

4、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

5、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6、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7、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8、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9、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乡土中国》的成书过程:

《乡土中国》一书最初是由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费孝通先是于1947年,应《世纪评论》杂志创办人张纯明先生长期撰稿的邀约,开始随讲随写,共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后来到1948年,又应储安平先生邀约将文章重新修正并加入“观察丛书”单行出版。

《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

1、礼俗社会

“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对应存在,首次出现在“乡土本色”一节中。受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Gemeinschaft和Gesellschaft、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的“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组概念的启发,费孝通提出这一组概念,并将“礼俗社会”定义为,一种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它是一种依靠“礼治”塑造成员的角色、限定成员的行动的稳定的社会形态。

关于“礼俗社会”,费孝通进一步写道:“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这种熟悉的社会中,人能够享受的自由与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它是从心所欲的。

2、差序格局

费孝通认为西方社会存在一种“团体格局”,而中国乡土社会存在与之对应的“差序格局”,并将“差序格局”定义为: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结构。费孝通认为西方社会中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而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的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的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费孝通借水波纹对“差序格局”做了一个通俗且直观的比喻。但是,在水波纹的比喻之后,还可以看到“差序格局”立体多维的一面,横向的远近亲疏之外还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

费孝通认为,人伦是对“差序”最贴切的解释,也即是差等的次序,它强调社会关系中纵向的、上下尊卑等级分明的一面,这种尊卑有别的差序先于个人而存在,并对个人存在强制的约束作用。

上一篇:《城南旧事》主要内容简介 下一篇:麦田守望者故事梗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