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黄鹤楼中心思想

黄鹤楼中心思想

2023-10-08 15:18 1833浏览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中名句频出,一直以来被人们广为传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便出自于这首诗。

黄鹤楼中心思想

《黄鹤楼》的中心思想是——心中寂寞思乡的情感。

1、《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2、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黄鹤楼》原诗如下:

【作者】崔颢 【朝代】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话释义: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黄鹤楼》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引出黄鹤楼,神话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一个“空”字,从空间的角度烘托出诗人此时对于人去楼空,仙人难见的失望与遗憾之意。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从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

示例一:使用叠词“历历”“萋萋”,在韵律上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景物特征的描绘,以树木芳草的葱郁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示例二:选景典型生动,汉阳川、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展现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上一篇:6月27日望湖楼醉书中心思想 下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