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边沁、穆勒。
功利主义渊源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政治学说,甚至可追溯到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说。19世纪,英国的边沁提出功利原则。他认为,行为的动机是快乐和痛苦,道德的标准是功利;“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它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合”。
穆勒继承和论证边沁的功利原则,要求不但区分快乐的量,而且区分快乐的质,认为“一个不满足的人要比作为一头满足的猪要好些”,只有精神上的宁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功利主义的优点:
1、实用性与现实导向:
功利主义关注实际结果,强调实际影响,因此在决策时更加现实和实用。这使得道德判断更容易被理解和应用于现实情境中。
2、社会幸福的最大化:
功利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最大幸福,这有助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让尽可能多的人从中受益。
3、灵活性和适应性:
功利主义不受固定规则的束缚,而是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地权衡利弊,适应不同的情况。
功利主义的争议:
1、忽视个人权利:
一些批评者认为,功利主义可能会忽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因为它着重于社会整体的幸福。这可能导致少数人的权利受到侵害。
2、无法测量的幸福:
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容易被客观测量。因此,如何准确地评估行为的幸福影响成为一个难题。
3、忽视正义和公平:
功利主义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幸福的最大化上,可能忽视了正义和公平等其他道德价值。
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基于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合不合适?
不合适。每一种伦理学都是告诉人如何“基于价值判断而作出选择”。比如一个人视“不能说谎”为最高价值,假设他掌握某种机密,恐怖分子获得了他掌握的机密就可以致数万人于死地,而如果他不说,恐怖分子并不确定他是否掌握该机密,也不会危及他的生命。但这个人依然选择了向恐怖分子吐露机密,这依旧是他基于“不能说谎”的价值判断而作出的选择,但这绝对是功利主义不认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