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儒家四大代表人物

儒家四大代表人物

2023-10-16 09:15 626浏览

在中华民族诸多精神文明中,儒学无疑是影响最深远的学派。经过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以及宋明时期的发展,儒学成为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四大代表人物: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着的贡献。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出生于广川,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哲学家,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后来在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期间,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1、仁爱为核心:

仁(“ren”)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意味着关爱、仁爱、善良。儒家认为人应该具备慈爱之心,关心他人,体恤别人的痛苦,以促进社会和谐。

2、中庸之道:

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分的极端,寻求适度和平衡。这种中庸的态度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情感、行为、言辞等。

3、五伦之道:

儒家提出了五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道德关系。这些关系构建了家庭和社会的基本结构,儒家主张在这些关系中遵循道德准则,维护和谐。

4、孝道重要:

孝道是儒家伦理的基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孝敬父母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方式。

5、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强调教育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被视为塑造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途径,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6、修身养性:

儒家认为个体应该不断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完善。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养被视为追求道德高尚的必要手段。

7、天命观念:

儒家强调天命,即认为人应该顺应天意,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社会和个人的和谐。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句:

1、一言而可以丧邦。——《论语·子路》。

说错一句话就可以丧失国家。在面临危难局势或重要选择时,无论国家还是公司或组织的领导者,都要充分了解情况,把握形势,慎重采取行动,如果出于义愤或某种情绪,而轻易发表看法,就有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甚至危害。

2、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礼记·曲礼》。

所谓礼,就是要求人自我谦卑又能尊重他人,就算是挑担子的小贩,也必定有值得尊敬之处。

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曾子。

有能力的人想无能力的人请教问题,有丰富知识的人向那些缺乏知识的人请教问题。

4、凡为人子之理,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凡为人子的道理,就是使父母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凉爽,晚上铺床,早上请安。

5、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尚书·周书·泰誓中》。

商纣王受辛虽然有亿万臣民,思想、信念却不能保持一致;我(周武王)只有十位治国能臣,思想、信念却能保持一致。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质朴超过了修饰,便会显得粗野,修饰超过了质朴,便会显得浮夸。只有修饰和质朴相互协调,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君子。

7、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左传·昭公元年》。

通过不义的行为强大起来的,他灭亡也一定很快。

8、数典而忘其祖。——《左传·昭公十五年》。

历数过去的典制,斥责他忘记了历史上的事迹、典章制度。后比喻为忘了事物的本源,或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9、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上》。

为善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会达到统治安定;作恶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但都会导致动乱。

10、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有大德的人必定能得到他的地位,必定得到他的利禄,必定得到他的名声,必定得到他的年寿。

上一篇: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下一篇: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