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2023-10-17 16:54 383浏览

郑和下西洋,为传播华夏文明,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

1. 外交与国际影响: 郑和的航海活动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富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实力。他的到来加强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为明朝树立了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

2.贸易和经济: 郑和船队带回了来自各地的稀有商品、珍宝以及其他文化物品,丰富了中国的商品市场。他的航海活动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3. 地理和探索:郑和的航行拓展了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的认知。他穿越印度洋,到达了南亚、东非等地,为中国人对海洋和地球的了解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4. 文化交流:郑和的航海活动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他带回了许多外国的文化物品、动植物以及技术,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其他国家。

5. 巩固政权稳定:郑和的航海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的政权稳定。通过将外部资源引入中国,他为明朝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支持。

历史条件:

1、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船建造技术与航海技术大为提高,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为郑和的海外航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明朝经过洪武年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永乐时代已进入极盛时期,这时国力雄厚,武力强大,库藏充实,为海外航行提供了物质条件。

3、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眼光开始移向海外,并招致各国来朝来贡,产生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4、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5、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

郑和为什么出使西洋?

根据《明史》记载,郑和出海的目的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并展示明朝的军事实力,曾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现任复旦大学教授的葛剑雄则认为这样的推测基本没有切实的依据,更推崇宣扬国威,发展对外贸易的说法。对此葛剑雄给出的理由是,当时的明朝作为东方大国,耗费些人力、物力发展与西洋国家及地区的和平外交关系是一件利国利民、符合实际的好事,且船队中军人占比不多,在海外也并没有建立军事基地、殖民统治等行为。后来发现的郑和亲自篆刻的天妃灵应之记碑碑文上也记载着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明朝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发展和平外交关系,更具有可信度。

郑和的简介:

郑和(1371一1435),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初入宫当太监,因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立过军功,赐姓郑。

1405年(永乐三年)率水手、官兵2.78万人,乘“宝部”63艘,通使“西洋”,两年后返回。以后又6次下“西洋”,至1433年,总共28年间,经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麦加,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岁 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岁 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 38岁 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 42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 46岁 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 50岁 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人认为在这一次下西洋他发现了美洲。

1431年(宣德六年辛亥) 60岁 郑和偕王景弘、马欢、费信、巩珍等率船队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6月29日(明宣德十年六月初四日)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上一篇: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下一篇: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