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2023-10-20 17:18 902浏览

回乡偶书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诗人离家多年,回到家乡时诗人伤感于人世沧桑于人世变易之快,流露出诗人的真挚情感。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其二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赏析其一:

《回乡偶书》虽然简短但却很有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语言上,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情感上,诗人源于生活,发自心底的自然、真挚的感情流露、意境深远。

写作手法上,采取有问无答的方式,引人无限的遐思。

艺术手法上,采用对比的手法。“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里运用两组对比鲜明的句子,生动的描绘出诗人踏上阔别已久而时时牵挂的家乡,重温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音,悲喜交加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一组是年龄上的对比“少小离家”和“老大回”。贺知章在少年离家时的是一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而今在历经50多年的官场浮沉后,以86岁的高龄(“老大”),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的感情是五味陈杂,纵有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诗人通过这种年龄上的对比突出了他离家在外漂泊时间的长久和思乡之情的浓烈程度的关系,在外停留的时间的愈久,思乡的感情就愈强烈。

另一组是音容笑貌上的对比 “乡音无改”和“鬓毛衰”。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一经形成,即使历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所以“乡音无改”是故乡在诗人身上留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鬓毛衰”,在他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能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这种对比有利于诗人炽热情感抒发,即使在容貌上发生了变化,但乡音依旧。此时的他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最后两句采用有问无答的方式作结,“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虽只是淡淡的一问,但在贺知章听来却是心上重重的一击。儿童的一“笑”勾起了诗人倍感伤怀的“悲”,沧海桑田、事过境迁、物是人非啊,诗人的无限感慨尽在这“一笑”与“一悲”中,而诗的弦外之音,却久久不绝。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一篇:封神榜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下一篇:齐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