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谁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谁

2023-10-20 17:23 393浏览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谁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新华网评)。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再别康桥》所要告别的对象,除了康桥,还有与林徽因在康桥经历的那段爱情,是一种双重告别主题。

对康桥的告别

从诗歌的题目看,《再别康桥》是一首表达别情的诗,这种别情是对康桥的离情。在诗中有许多具有康桥地方特征的自然风物,如“金柳”“榆荫”、拜伦潭等,徐志摩描述在康桥环境下自己点篙撑船、自由潇洒的风姿。

经过自剖,徐志摩对康桥的依恋经由短暂的“怀疑的颓”而进入“有意识的理性思考”阶段。康桥最终凝定为徐志摩“灵魂之伴侣”,成为徐志摩永恒的精神家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不断寻找、锤炼、升华的最终结果。

对与林徽因爱情的告别

有学者认为《再别康桥》中也包含着与林徽因爱情的告别。因为诗中所提及的景物并非完全是康桥中真实存在的,如“软泥上的青荇”之“青荇”——当徐志摩化用“荇菜”为“青荇”,并“移植”到康河水底的时候,“荇菜”在《关雎》中对爱情的表现功能也随之被“移植”到了康河现实,在英国康桥大学皇家学院留学时,徐志摩与林徽因因对文学的兴趣越走越近,崇尚自由恋爱与婚姻的徐志摩在已经成婚的情况下与林徽因开始热恋,最后这段恋情以林徽因的信:“不负遇见,不谈亏欠”两人分手告终。在徐志摩康桥的两年生活中,林徽因的存在是一重要内容,因而诗歌中诗人所要告别的对象还有与林徽因在康桥经历的那段爱情。也有持相反意见的情况,认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告别的是“理想之爱”,是柏拉图式爱情,正如林徽因说过的:“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的那样一个人。”他追求的爱情是理想中的爱情,是假想的“恋爱”,因此《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是与以“康桥”为象征的“理想之爱”告别。

上一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的情感 下一篇:春有百花秋有月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