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24 16:51 2423浏览

嗟来之食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于《礼记·檀弓下》,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一起来看看嗟来之食意思,嗟来之食的典故。

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释义:后来就用“嗟来之食”表示带侮辱性的施舍。嗟:不客气、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出处: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檀弓下》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 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推荐阅读《礼记中关于本段的解析》)② 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③ 蒙袂( mèi): 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④ 贸贸然: 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双眼无神)⑤奉: 同“捧”,端着。

⑥ 执:拿

⑥ 嗟(jie): 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语气词,喂⑦斯: 这地步。

⑧ 从而谢焉:从,跟随。谢,表示歉意。

⑨ 微与: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⑩ 去:离开。

翻译: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

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造句:

(1)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宁死也不肯接受。

(2)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的骨气,永远值得赞扬。

(3)明知这是嗟来之食,但为了孩子,她只好强忍着委屈,伸手将钵接了过来。

(4)只有丧失自尊心的人,才会接受嗟来之食。

(5)但人不食嗟来之食,一个乞丐为了尊严宁肯饿死。

(6)这种嗟来之食,难以下咽。

(7)我这是诚心诚意地邀宴,可不是嗟来之食。

(8)我人穷志不穷,这种嗟来之食,我宁死也不肯接受。

(9)读一读嗟来之食有一年,齐国遭受大灾荒,饥民遍野。

(10)贫病交加的朱自清,宁肯饿死,也决不吃嗟来之食。

上一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下一篇:得道者多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