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丁宝桢是哪里人

丁宝桢是哪里人

2023-11-17 15:11 546浏览

丁宝桢是晚清政坛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一生政绩突出、名声远播,官修正史《清史稿》给丁宝桢立传,时人将其视作官员的榜样,有“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的评价。

丁宝桢是哪里人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

丁宝桢(1820 年 -1886 年),字稚璜,是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他自幼勤奋好学,于咸丰三年(1853 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丁宝桢在任职期间,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公正无私的品质。在咸丰四年至六年(1854-1856 年)间,他回到家乡办团练,镇压当地的教军和苗民起义。此后,他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等职务。同治二年(1863 年),丁宝桢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 年)升任山东巡抚,期间成功镇压捻军。因为他敢于担当、公正执法,深受慈禧太后的宠信。

光绪元年(1875 年),丁宝桢在济南创办山东机器局,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发展。次年,他升任四川总督,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并在成都创办四川机器局。此外,他还改革盐政、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任四川总督的十年间,他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得到了人民的敬仰。

丁宝桢为官生涯中,始终以报国爱民为己任,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他在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多次主持办理重大事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光绪十一年(1886 年),丁宝桢因病去世,享年 66 岁。

总之,丁宝桢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他的事迹不仅为当时的人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丁宝桢功绩有哪些

丁宝桢是清末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出生于贵州平远州,历任湖南岳州知府、湖北巡抚、四川总督等职。作为晚清时的名臣,对晚请朝内的经济,政治进行变法,特别是对外交打破一些闭关自守,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地位。

他的主要功绩包括:

1、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丁宝桢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担任湖南岳州知府,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城防,成功抵御了太平军的进攻。后来他又被调往湖北担任巡抚,负责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

2、推动洋务运动:丁宝桢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动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发展工商业和海军建设。他还支持修建了汉阳铁厂和武昌造船厂等重要企业。

3、两次治理黄河水患

丁宝桢并非水利专家出身,但他为官心系百姓民生,十分关注防洪、灌溉、水运等治水要事,两治黄河水患、完成都江堰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开通四川至贵州、云南数百公里的盐运航道。在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期间上奏的400余折奏章中,关于治水相关的竟多达65折。

山东黄患堪称“无岁不决,无岁不数决”。1871年,黄河在郓城县侯家林决口,多个州县被淹。新任河道总督乔松年以“费用浩繁”为由极力推脱。而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素以治黄为“政事第一要务”,顾不上有越俎代庖之嫌,决意抱病销假,亲自督修。这年正月初二,他就带病赶赴工地,深入勘测,拟定方案,日夜与工人夫役同甘共苦,民众也备受鼓舞,争先恐后抢救决口。两个月之内,不仅成功堵住决口,还增筑堤坝一百多里,受到同治帝嘉奖,称其“勇于任事、督率有力”“艰巨独任、功成迅速”。

1873年夏,黄河石庄户决口,丁宝桢决定在严冬时节河水干涸时堵塞。他因请假回乡修葺被盗损的祖墓,将堵塞重任委托给同僚。但直到次年10月,丁宝桢回任销假,才得知工程尚未动工。看到眼前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他十分痛心,一边尽力抚恤灾民,一边立即着手组织督修,并于1875年春完成工程合龙。同月,丁宝桢又奏请“再就北面滩地接筑长堤”,历时5个月,在石庄户下游筑起了250里的障东堤,保障了近百年来此地黄河不再决口。

1876年,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又开启了十年治蜀的进程。其时,都江堰年久失修,水患日甚,且每年都因为春灌无水,导致农民连年到官府上访。于是,丁宝桢上任第二年便开始了组织大修都江堰的工程。丁宝桢将都江堰分水鱼嘴等重点堤堰部位全部改用条石修砌,意在修建成永久性的防洪堤,以免“岁修累甚”。然而,工程刚竣工,岷江就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并历时一月之久。尽管整体上新整修的都江堰工程质量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部分工程仍被毁坏。当时恰值洋务运动与守旧势力争斗,守旧派借机要求调查身为洋务派中坚的丁宝桢。调查表明,不仅工程符合技术规范,也没有查出贪腐问题。但清廷仍以“堰功败于垂成,复蹈明之覆辙”为由,将丁宝桢降级,仍保留总督之职。丁宝桢并未怨天尤人,反而自备经费,再次兴工修治,到1880年终于功成,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一万亩扩大到十几万亩,结束了都江堰百年不治的历史。

4、平定川滇回乱:丁宝桢在担任四川总督期间,成功平定了川滇回乱,维护了西南地区的稳定。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丁宝桢丁氏家训

丁宝桢为政清廉刚正,造福一方,深受民众爱戴,他的家族也人才辈出。丁氏家族一直秉承“报国、重孝、勤俭、和睦”的家训,以传统美德教育子孙后代。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热爱祖国,忠诚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2. 重孝:百善孝为先。要尊重父母,关爱亲人,尽孝尽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 勤俭:勤俭持家,节约资源。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不奢侈,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 和睦: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要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团结合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丁宝桢有几个儿子

丁宝桢有五个儿子。

《清史稿·丁宝桢传》: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长子:丁体常,曾任巩秦阶道道员、广东布政使。

次子:丁体勤,曾任山海关通判。

子:丁体仁,曾任候选知县。

子:丁寿鹤,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

子:丁体晋,恩赏郎中。

上一篇:丁宝桢是什么人物 下一篇:丁宝桢的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