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3-11-18 15:18 299浏览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一直在变化,但是比较闻名的一件事莫不属于唐朝的制度改革了。在我国古代的封建赋税制度中,唐代前期施行“租庸调”制是一重大的历史事件。那这次历史事件具体说明了什么呢?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由征收实物向征收银两过度,时间、次数由不固定到固定,商品税增加,赋役不再强制,农民可以用钱、谷物代替。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唐代税法制度的特点

1、税种繁多

唐代税收主要分为两类,即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田赋、户赋、丁赋、徭役等,其中田赋是最重要的直接税种;间接税包括酒税、盐铁税、商业税等。唐朝税种繁多,涵盖了所有主要的财产和行业,可谓是对全国财产形态的全面覆盖。

2、赋税有等级制度

唐代赋税实行等级制度,即赋以等级高低,按照不同等级和财产状况收取相应的税款。普通百姓的赋税标准较低,而富豪则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款。

3、税收按地区分类征收

唐代赋税按照地区分类征收,以保证税收公平和地区间的平衡。同时,唐朝赋税按照田地分布等因素进行分级处理,使其更符合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4、均田制的实施

均田制是唐代赋税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唐朝把全国土地统一分为官田、寺田、私田三种,并通过均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这种税制让人们不仅能够享有公平公正的赋税,也能够提高生产力和土地质量。

租庸调制度的瓦解

任何一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唐朝初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度,也存在着巨大缺口。在唐朝初期,因为人口较少,土地较多,所以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配给农民。可是国家在后期越来越稳定,人口数量也增多了。私有田地也累积了很多,如此一来就没有了,多余的土地用于分配。到了贞观年间,唐朝的人口有300万户,而到了玄宗年间,人口数量则达到了900万户。

人口增加了这么多,但是税收却没有减少,这样也是很不合理的。到了后期这样的矛盾被激化了,很多底层的平民就只能逃亡。而且,还有一些不用交纳赋税的人开始兼并土地。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不用交税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免课户。这些人一般都有着尊贵的爵位或者是官员品级达到了五品以上,又或者是有军功的军人,根据不同的级别,他们都可以分到比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永业田,最关键的是他们可以不用交税。除了这些人之外,寺院的僧尼也是不用交税的。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问题,有的人为了逃避赋税,就会想方设法获取公民,还有的人直接选择出家,这样就能成为免课户。虽然土地是不可以随意买卖,但是有一些底层百姓由于生活困难,所以迫于无奈都会私自把田地转让给那些不用缴纳赋税的人,朝廷也很难管得过来。

上一篇: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