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语法

 > 

唐代科举的方法包括

唐代科举的方法包括

2023-11-20 15:19 286浏览

在科举制出现之后,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以“考试”的形式选官,那么到唐朝的时候,科举的办法包括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唐代科举的方法包括

唐代科举制主要包括两大类:常科与制科。

常科每年举行,其科目设立不下几十种,主要有明经、进士、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而进士和明经最为常用,其中进士科又居首位,为科举取士制度中最荣耀的科目。

制科则是根据形势需要由皇帝颁布诏令临时设置的科目。其名目繁多,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孝为弟力田闻于乡里、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等科。

唐代科举具有以下特点

1、考生来源的广泛性。李渊的诏令已经说明,唐朝科举应试者有两个来源,是学士,一是白丁,后来更加通常的说法是生徒和乡贡。

2、考试科目的多样性。唐朝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常年正常举行的科目,也称岁举或常举;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则称制举或制科。

3、考试方法的灵活性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为了避免因为偶然的因素而遗漏真正的人才,允许并一度鼓励超出考场之外的行卷和公荐的存在。

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第一,官吏选用大权由中央朝廷来行使,这就加强了全国政权的统一和集中。

第二,选官有统一标准,全国要想做官的人都以全力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第三,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门路,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第四,科举看起来好像是最公平不过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这样不仅掩饰了官僚政治的阶级实质,还可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埋头读书,养成极其驯服的性格,不易发生不满封建统治的不稳思想。这也就是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在封建社会里维持一千三百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知识拓展:隋唐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1、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地位。

2、政治条件:士族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他们由于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隋唐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削弱地主割据势力而采取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3、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条件。

上一篇: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下一篇:程朱理学指的是哪两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