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大都督有哪些
很多人对东吴的名将都不熟悉,但说起大都督应该就能说上两句,最令人记忆尤深的应该就是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了。那么,对于东吴的大都督有哪些,我们还是看一下接下来的文章来认真了解一下吧。
东吴的大都督有哪些
三国时期,有个官名叫做大都督,这个官职是交战时的三军总指挥,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而东吴就有七任非常出色的大都督,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诸葛恪、丁奉、陆抗,这七任大都督都为东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部分东吴的大都督的贡献
1、周瑜
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六郡;
赤壁之战之前力主抗曹,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
南郡带伤上阵,大败曹仁。
正史上的周瑜可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相反气度恢弘,容貌俊秀,才华横溢,被孙权称赞有“王佐之资”。
2、鲁肃
为孙权制定东吴发展的战略规划;
赤壁之战联刘抗曹,斡旋于孙刘之间,使得联盟的关系得以维持与巩固;
鲁肃去世之时,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蜀汉丞相诸葛亮也哀叹不已。
3、吕蒙
攻占曹操的皖城;
智取荆州三郡;
濡须会战击退曹军;
白衣渡江斩杀关羽。
吕蒙小时候没读过什么书,后来经过孙权的提醒,发愤图强,成为中国古代名将中勤能补拙、刻苦好学的代表人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都是说的吕蒙。
4、陆逊
与吕蒙共同斩杀关羽,夺回荆州;
夷陵之战,以弱胜强大败刘备;
通过手下诈降,石亭之战大败曹休;
陆逊明谋善断,忠贞远虑,作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军政期间,深的孙权信任,被赞为“社稷之臣”。
总结:按功绩来看的话,陆逊等于周瑜大于吕蒙大于鲁肃。
其中陆逊和周瑜相当,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东吴很关键的两次战役,如果这两战役有任何一场失败,对于东吴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吕蒙次之,其智取三郡和斩杀关羽都可谓是功劳滔天;鲁肃排在末位,相对于东吴其他三位大都督,鲁肃的功绩就没有那么出彩了,但是鲁肃更偏向于一个政客而非将帅,他的很多作用并不能直接体现在功劳之上,但是却又至关重要。
东吴的大都督有多大权力
首先,提到都督这一官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大都督”周瑜。但是,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记载:“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也即周瑜的官职严格来说是“大督”。与此相对应的是,据《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在周瑜之后,陆逊确实在正史中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就大都督陆逊来说,此时已经相当于东吴的大将军了。只不过因为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所以不好使用大将军这一官职。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因此,在东吴初期,周瑜、陆逊等都督或者大都督,在权力和地位堪比大将军这一官职。
不过,除了都督、大都督之外,东吴还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密集的都督区,以此派遣重兵把守。比如信陵督、西陵督(永安二年陆抗都督西陵时,辖区自关羽濑至白帝城)、夷道督、乐乡督、江陵督、巴丘督、蒲圻督、夏口督、沔中督、武昌督等。对于这些都督来说,地位实际上和郡守、太守差不多,也即负责一些重点区域的防御事务。建衡二年(270年)陆逊之子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诸军事,治乐乡,为信陵等诸督之督。就此时的陆抗,因为负责了多个都督区域,地位堪比州刺史或者州牧。
吴国的历史简介
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其起源可追溯至周朝。吴国的先祖是受封于吴帝的诸侯,他们在西周初年就已经存在。在吴国的发展历程中,其疆域逐渐扩大,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吴国的统治中心位于苏州市南部,其国土涵盖了现今的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的一部分地区。
吴国的崛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吴国的崛起,中原文化得以传入江南地区,推动了当地的开发和发展。此外,吴国的军队曾参与中原争霸,成为当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吴国的文化方面,吴文化成为当时的文化代表,对中国文学、诗歌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其历史和影响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