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

2023-11-27 16:27 2121浏览

从我国的历朝历代来看,始终是在走农业立国的道路。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出了一条演变道路,你知道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都发生过哪些演变吗?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演变

(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主要特点: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采用这种方式,是有着复杂原因的。首先与中国农业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古代的经济区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即所谓“三争地带和关中径、渭流域,由于开发较早,生齿日繁,早已成为一个地狭人稠之区,非大力发展农业,实不足以维持人民的生存。黄河流域又缺乏江南各地的山林沼泽,不能以”渔猎山伐为业“,这就决定了只能以五毅、桑麻、六畜为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其次,也与中国古代农业的作物有关。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假说。各种农作物差异较大,因此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文明也表现各异。欧洲种植的小麦易收耐寒,但产量太低,大约播一收五,即产量是播种的种子量的五倍左右。东亚种植的水稻产量高,但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是稷、黍、麦和稻。稷、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作物,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食物。

我国古代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筒车等。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5、新制度的确立。如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元朝的统一等。

上一篇:中国金属冶炼历史 下一篇:句子内部结构基本类型有五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