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写作背景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写作背景

2023-11-29 17:10 340浏览

众所周知,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无可比拟的。其中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更是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就出自李清照的一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写作背景

李清照的生命历程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早年的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幸福而快乐,与丈夫赵明诚婚后的生活更是甜蜜而惬意。

而命运偏偏没有眷顾这位女才人,在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占领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被掳走,北宋从此灭亡,这便是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命运而彻底改变,由于当时李清照居住的地方已经成为沦陷区,她不得不和丈夫带着大批文物一路南逃,此时的李清照已经44岁,路途的心酸和坎坷可想而知。

在南渡的岁月中,他身亲经历过海上的惊涛骇浪和种种磨难,于是动情地写下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课文分析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3、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

C.“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D.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E.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4、“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的典故出自《逍遥游》“鹏之徙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试从主旨的角度分析这一句的作用。

“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典明确主旨,展示作者在困顿、苦闷中以鹏鸟为鉴的决心和气概。同时,以“鹏”为例呼应上文“谩有惊人句”,并以其气概引出“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生活理想,行文妥帖自然。

5、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该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更加壮伟,境界更加恢弘。全词气概刚健昂扬,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6、“嗟”、“谩”二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空有诗情诗才,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上一篇:李贺是中唐还是晚唐的诗人 下一篇:雨果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