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中唐还是晚唐的诗人
李贺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鬼”,在唐朝10大诗人中位居第9位,他最擅长写古体诗,诗风诡奇,蔚为壮观。那么,他具体是哪一时期的诗人呢?是中唐诗人?还是晚唐诗人?
李贺是中唐还是晚唐的诗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作品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风格体现
1、语言
在语言的驾驭上,李贺的诗歌无不体现着“奇”,“冷”的特色,李维贞《昌谷诗解序》中云“只字片语,必新必奇”。著名的《雁门太守行》为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歌特别注意色彩的表现,鲜明具体的形象,展现瑰丽的意境。“黑云”“金鳞”“紫”“红旗”,色彩交映。由于此诗是平定藩镇叛乱中的保家卫国图景,战争开始前,“黑云”既是饱含强烈刺激的乌云直压城头之景,又喻敌军,示其凶恶;又用“压城”喻其进攻,示其疯狂。而“甲光向日金鳞开”,又从守军将士落笔,写他们严阵以待,将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如同金色鱼鳞一样张开闪动。两句中,色彩的浓烈背后是作者的奇思妙想,多重隐喻是其诗歌的延伸感。
概而言之,李贺的诗歌不用“经人道语”,而是力求精炼和创新,又常常选用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如“啼”“泣”“冷”“鬼”“死”“血”等字,使得诗歌充满幽冷哀伤。
2、意象
李贺诗歌的意象不同于旁人的实景实物,而是充满幻想,鬼怪奇诡,层现迭出,构思奇特,又组接自由,具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极大的主观性。他的浪漫又不同于前代的浪漫诗人,他的情感逻辑取代了事理逻辑,他的诗中,铜驼有眼泪:“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太阳能敲出玻璃般的音响:“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金钗还可以说话:“晓钗催鬓语南风”《江楼曲》。不仅如此,在意象的选择上也十分虚幻和荒诞,比如诗中神有羲和、王母,仙有王子、仙妾,鬼有苏小小,怪有龙虎,既荒诞又有象征性,引人联想。《李凭箜篌引》中,超绝的想象将女娲,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这样的超凡脱俗的意象们组合,更衬乐曲的震撼力量。这样的诗,不但想像奇崛,而且极具美学意味,思想的维度超越了一般的套路,堪为佳作。
3、修辞
诗歌中的修辞无非就是比喻,拟人之类,但是在诗人李贺诗中,修辞的有着不一样的蕴含。他常用色彩意象借代或比喻事务,直指本体。如“碧华”代表暮云,“长翠”代表水,“玉龙”代剑,“紫云”喻紫砚等等。他的诗歌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如“歌声春草露”《恼公》以“露”喻“歌声”。此外,象征手法的运用融入了诗歌以情感:《雁门太守行》中,“霜重鼓寒”,“半卷红旗”暗示着出击失利,“提携玉龙”表现决死的意志。奇巧的修辞,在他的诗中比比皆是:“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这一奇喻使得马形神兼具。
4、构思
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中说李贺的诗“正偏相伴,豁然有得,并夺搜奇猎头,去其二偏。”李贺的诗歌创作想象力惊人,往往超脱常轨,出人意表,思路奇特、构想离奇,充满神秘色彩。在他的世界里,完全突破了正常的时空界定,《梦天》中,“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这是充满神秘的月宫景色,瑰丽又宏大;“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是诗人的驰骋幻想,飞入月宫,从太空俯瞰人间,完全超出了时人对时空的想象,“命题奇创”。结构的不拘常法,采用非现实的时空组接,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浪漫色彩,虚幻,荒诞,但又富有诗意。
李贺的诗歌被称为“骚之苗裔”,不仅仅丰富了盛唐诗歌多元的诗歌风格,也为浪漫主义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元素,也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