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全诗及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全诗及译文

2023-11-29 17:17 1980浏览

在《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非常有名的一句,意思是说,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几千年来,它一直被人们朗朗传诵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全诗及译文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赏析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运用了什么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出自先秦佚名的《蒹葭》。

《诗经》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诗经》的主要部分是风,有160篇,是周王朝15个地区的民歌。“雅”指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诗经》中有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用来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是民歌。“颂”是宗庙祭祀之乐,数量较少。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摇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都有反映。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包括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赋、比、兴是《诗经》在艺术手法上的创造,所以前人往往把赋、比、兴与风、雅、颂并提。赋是指直接的铺叙、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发端,以引出所歌咏的内容。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高,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中国历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

上一篇:朱熹的思想主张 下一篇:小石潭记在哪个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