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里

2023-12-18 13:48 409浏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喜欢军事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句话,也常在电视中出现,意思是将领在军队中指挥作战,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这是一项军事策略和原则,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原话是“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而宋代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则有关于“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一完整的表述。

联系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在外作战,为了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可以不用事事请示君王、等待君王命令,对于千里之外不了解实际战局的君王,下达了错误命令可以不执行。

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皇帝的命令都可以不执行,那么上级的命令只要不合时宜,当然也可以不执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故事:

孙武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其创作的《孙子兵法》千古流传,被历代兵家视为至宝。孙武认为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有次,吴王阖闾为了试探孙武的用兵能力,让孙武训练宫女,但是宫女们都不听命令。孙武不顾吴王的命令,杀鸡儆猴,斩了女兵队长,也就是吴王爱姬。吴王阖闾痛失美人,非常生气,但听了孙武的解释,怒气消失,拜孙武为将军。吴国在孙武的辅佐下,吴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次子,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其治军之严,实属罕见。周亚夫是历史上少有的坚持贯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将领。汉文帝时,有一次匈奴犯境,文帝紧急调三路大军在长安附近防守。汉文帝为了鼓励将士们,亲自到军营犒赏士兵,顺利的进入其中两路军的军营。但是,文帝到周亚夫军营时,被守卫阻挡,理由是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好在,文帝是明君,不仅没怪罪周亚夫,反而奖赏了。

汉宣帝

赵充国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勇敢又有谋略的名将。汉宣帝在位初期,赵充国已经70多岁了,但其勇略不减当年,在对羌人作战时,因久不发兵,被宣帝指责并催促他发兵。但是皇帝的干预,并没有让赵充国放弃自己的作战方略,而是坚持己见,向宣帝陈述用兵利害,终于得到谅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古代战争时期,将领带领大军出征,需要准确执行君主下达的命令。然而,在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将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以适应战局发展。有时,君主无法做出及时的指示,而将领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经验来决策。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含义。

这句话体现了将领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在战争中,将领需要承担起领导军队、制定战略并作出关键决策的重任。如果他们完全依赖君主的命令,而没有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战局失利甚至失败。所以,君主在制定军事安排时也需要考虑到将领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这句古语也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在现代的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决策能力。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应该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并能做出适应变化的合理判断。在面对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对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他人的指令,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决策。

总的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是一种古代战争时期的表述,也是一种对于现代社会自主能力的呼唤。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之一。传统上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兵学着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兵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孙子兵法》共分为十三篇,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包括兵法的基本原则、谋略策略、军队编制、作战技巧等,每一篇都包含了丰富的兵学理念和战争实践经验。主要思想是以“胜”为目的。《孙子兵法》强调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最终目的,所有的策略战术都应该为此服务。

“兵”与“势”的关系是《孙子兵法》的工具层面。孙子认为兵的使用要顺应局势的变化,善于利用战场的地形、气候、时机等因素,以“计谋”取胜。《孙子兵法》强调运用谋略,通过精确计算和综合分析来制定战略策略。提倡“无战而屈人之兵”,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通过巧妙的策略和谋略使敌人屈服,实现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上一篇:君子之交淡如水出自 下一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哪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