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谁写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谁写的

2023-12-18 16:51 2047浏览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以来都被用作教育学生用心读书的名言警句,那么,你知道这句话出自于哪位名人之手吗?具体是什么意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谁写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作者是陈寿,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反复地阅读书籍,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处介绍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东晋(汉晋春秋)则以刘备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者介绍

陈寿(公元233——297)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从谯周(三国儒学家,史学家),仕蜀汉时官至散骑黄门侍郎,因不愿曲意阿附当朝权宦黄皓而屡遭谴黜。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遭到排挤非议。陈寿以才学成名,善于叙事,有良史之才。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完成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著作分成三书,即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三国志》对于后世戏曲小说的影响很大。

上一篇: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classic和classical的用法和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