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对比,揭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
小说以我的亲叔叔,父亲菲利普的亲弟弟于勒为线索人物,以菲利普夫妇为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对于勒有钱和没钱的不同态度把故事情节分为四个部分:
1、开端:盼于勒。
于勒本是一个不学无术、行为不正、糟蹋钱的烂人,被家人送到美洲以后发了一点儿小财,以前那个一文不值的人,突然成了一个正直,被菲利普夫妇望眼欲穿地盼望着的“好人”。
2、发展:赞于勒。
从此以后全家人把于勒当成自己全家的精神支柱,虽然现在过着穷苦的生活,但是他们心中依旧相信等于勒回来就会过上让别人羡慕的好日子。
3、高潮:遇于勒。
在哲尔赛岛旅游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正在买牡蛎的又老又穷的于勒,菲利普夫妇极力掩盖自己,不想被于勒认出来。
4、结局:躲于勒。
为了不遇见于勒,改坐其他的船只。将于勒视为洪水猛兽,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
我的叔叔于勒环境描写句子及作用: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景物描写: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为下文遇到于勒后情绪的变化作铺垫。(反衬)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环境描写:表现了我们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形成了鲜明对比。“紫色的阴影”一语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我的叔叔于勒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1883年8月7日《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19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财政寡头为了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国外大量投资,加紧侵略殖民地;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盘剥劳动人民,使小资产阶级大量贫困破产,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这篇小说所报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闲的境遇和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人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的面目。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经典句子: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
2、凡事总要有一个过程,在那里我们才能理解东西。
3、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第二个生命开始于你发现你只有一条生命的时候。
4、如果你没有勇气去冒险,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