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唐僧的故事情节概括

唐僧的故事情节概括

2023-12-28 16:59 3498浏览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今天来讲一讲唐僧的故事。

唐僧的故事情节概括

1、险渡通天河:

唐僧师徒来至通天河畔陈家庄,得知有妖怪灵感大王。每年一度祭祀,要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为救陈家庄百姓之苦,变作小儿女,打败了妖怪。妖怪用鱼女所献之计,作法使夏日满天飞雪,冻结了通天河。唐僧取经心切,踏冰渡河,沉入水底。

2、受阻狮驼岭:

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难分胜负。二人上天入地,找众神灵辩别真假,皆无结果。直到西天如来处,真相方才大白。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猕猴从此绝种。观音引领悟空至唐僧处,令师徒和好,勿再生二心。

八百里狮驼岭上,有几个魔头为害,一为青狮,二为白象,三为大鹏。孔雀公主对他们所为甚为不满。大鹏却暗恋着孔雀公主。唐僧师徒行至狮驼岭,公主幻化人形,警告唐僧。却见唐僧仪容潇洒,芳心为之所动。

3、遇仙孔雀台:

悟空与青狮斗法,唐僧却被孔雀公主掠去。悟空以为师父被妖怪捉去,与青狮、白象苦斗,打破了阴阳宝瓶,钻进了妖怪肚中……唐僧被孔雀公主掠入了孔雀台中。

公主愿与唐僧结百年之好,唐僧不为所动。却劝公主珍惜千年修行之身。公主恼怒。却被大鹏一起捉入了狮驼岭。悟空打败了青狮、白象,驱赶着他们去狮驼岭寻大鹏讨要师父。

4、如来收大鹏:

悟空等到了狮驼岭,不但没有找到师父,反被大鹏一并捉去。三个魔头欢庆胜利,大鹏逼迫孔雀公主成婚。悟空为救师父,几番苦斗,还是胜不了大鹏。

恼怒之际,去西天找如来讲理,如来亲自将大鹏收走。黑水河畔,黑水滔滔,妖怪变化梢翁,渡唐僧过河。

5、情断黑水河:

沙僧与妖怪相斗,被妖怪打败。妖怪霸占的黑水河公主怜悯唐僧,暗地设计相救。悟空得黑水河神指点,去寻西海龙王,遇见妖怪派来请龙王赴宴的鱼精。悟空夺来请贴,方知妖怪是西海龙王的外甥鼍龙。

真实的唐僧生平: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俗称“唐僧”,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是佛教宗派”法相宗“的创始人。

唐僧在世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取得真经并翻译经书,除此之外他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当时西域各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西天,指的是天竺国的灵山,天竺国位于现在的印度。

关于去西天取经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佛经以及注解有很大的争议。对于佛经的解释各派都有一家之言,很难形成统一。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佛教理论,各派的分歧也很大。

玄奘通过研究发现前人所译的经书,在质量方面的确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才导致理解不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玄奘决定去西天重新取得经书,力求经书的原貌。629年,玄奘开始一路向西出发,往印度赶去,一路上玄奘学习了大量的经书,并自学了梵文。

终于,在西行五万里之后,玄奘终于到达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公元643年,在离开大唐14年后,玄奘携带经书满载而归。

玄奘从印度等地一共带回657部经书,其经书的内容涵盖大、小乘佛教经典。玄奘翻译的经书比较着名的有《大般若经》、《心经》等。他翻译的这些经书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众派对于佛教经典的争论。

西游记中唐僧的性格特点:

1、唐僧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险的人。西天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又有虎豹妖魔出没,但唐僧却敢发誓,不到西天,不取回真经,绝不回国。而且唐僧也说道做到了。

2、唐僧是一个老好人,慈悲心太重。纵观西游记全书中,不管是白骨精哪章、红孩儿哪章,就是由于唐僧的心地善良,错把妖怪当好人,屡次陷入灾难中。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说道“那师傅处处有难、步步该灾”。而这个原因一是妖怪们惦记唐僧肉,另外一个就是唐僧的慈悲心大发。

3、唐僧是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这个在书中也有记录,在第十二回中写道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唐僧说酒是佛家头等大戒,因此不喝酒,直到太宗说此乃素酒,才只饮一杯。还有在妖邪假设小雷音那会,也是由于唐僧对佛的忠实信奉,才误入妖窟。因此,唐僧是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唐僧的性格和行为,会发现他并非完美无缺,甚至存在许多让人诟病的问题。

唐僧的伪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他在面对善恶选择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当他发现孙悟空打死的是人而非妖时,立刻责怪起孙悟空来,生怕自己受到牵连。而当孙悟空打败妖怪时,他却欣喜若狂,感激涕零。这种对生命的冷漠和对自身安危的关注,让他的慈悲显得虚伪至极。

唐僧的胆小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在取经路上,每当遇到危险,他总是惊慌失措,大声呼喊悟空救命。甚至在离开双叉岭时,他还哭哭啼啼地向猎户求助。如此胆小的形象,实在难以让人信服他是一位圣僧。

此外,唐僧还存在着严重的报复心理。当孙悟空犯错或者让他丢脸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对孙悟空施加惩罚,念紧箍咒。这种狭隘的心理,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让自己的情绪失控。

唐僧在修行过程中,屡次破戒,违背了佛门的清规戒律。他在女儿国误喝子母河的水导致怀孕后,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化解危机,反而选择了堕胎,犯下了杀戒。

在女儿国国王的盛情款待下,他又破了酒戒,端起了酒杯,喝了素酒。这些破戒行为,无疑是对他圣僧形象的极大讽刺。

塑造唐僧形象的正面意义: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唐僧是一个独特的角色,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却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永不言败。

唐僧,法号玄奘,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聪明才智。然而,他的心中却对佛教充满了热爱和信仰。在他的一生中,他历经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从未放弃过他对佛教的追求。

在他西行取经的过程中,唐僧面临了各种艰难险阻。无论是沙漠中的炙热,还是山林中的野兽,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的坚韧和毅力,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

唐僧的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西行取经之旅中,更体现在他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寺庙中修行,还是在生活中为人处世,他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佛教的教义。

唐僧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坚韧精神,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永不放弃。他的慈悲心肠,则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关心他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生命。

总的来说,唐僧是一个坚韧的行者,他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对信仰的坚守和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克服一切困难。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共分为一百回,每一章,每一节都充满着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情节跌宕起伏却又百看不厌,展现出四位主角在征途中,以他们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勇于挑战妖魔鬼怪,不畏艰险,最终都能千辛万苦地胜利迎接成功。这正是整个故事最感人肺腑之处,也正是它引起无数人为之动容、深思的那份神圣魅力所在。

这部精妙绝伦的小说,在吴承恩先生精湛的笔触之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四位性格各异、形象丰满的主角。唐僧以仁慈慈悲闻名于世,严格遵守佛教戒律,携手众多忠诚战士,坚决执行取经任务。而孙悟空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勇气十足、机灵过人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长久以来“齐天大圣”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至于猪八戒,他则是一只带有萌宠气质的贪吃小猪,但同时又懒得已经封神。最后是沙僧,他则忠诚正直,实力超群,为取经队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他四个在吴承恩笔下跃然纸上,极富生命力。他们的形象与故事因此成为了后世不断流传的传奇佳话。

在艺术层面上,《西游记》绝对可被誉为经典之极致。作者巧妙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如用诗作来体现角色心中澎湃的情感,用歌赋来刻画出角色鲜活的形象,甚至通过对对联的形式来表现出种种故事情景。小说对人物性格、情绪的描绘深刻细致,栩栩如生,对社会风尚、民间风俗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西游记》成为了一部极具深度、广度的文学珍宝。

不容忽视的是,《西游记》同时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作者借由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触及到了我们对于人性、道德、宗教信仰的思考。书中所传达出的“忠诚、勇气、智慧、善良”的价值观,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感悟,都使《西游记》具备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它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的来说,《西游记》无疑是一本兼具深度与高度的古典名着。它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旅程,生动展示了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对抗妖魔鬼怪,最后成功获得真经的全过程。这部书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人物形象的鲜明确立以及深厚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作,实至名归,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品味。

上一篇:游子吟古诗原文 下一篇:张载是哪个朝代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