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郑板桥的咏雪诗原文

郑板桥的咏雪诗原文

2024-01-03 16:59 1023浏览

郑板桥是清代诗人,他有着许多成就,写了很多诗,但有一首诗和其他的不同,这便是《咏雪》。郑板桥的《咏雪》,是一首看起来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全诗数字的堆砌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有一种忍不住跟着雪花飞舞的快乐感受。

郑板桥的咏雪诗原文

《咏雪》

清/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赏析:

这首诗歌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诗句之中的一三五等这些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只有那么几片雪花,郑板桥使用数字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的美好景象。在郑板桥使用数字作出《咏雪》这样朗朗上口的数字诗之后,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也渐渐的被人们所喜爱,在郑板桥之后也有着很多的人模仿着郑板桥的这首《咏雪》来作诗,如在后来比较出名的由乾隆皇帝所作的《咏雨》,还有不知道是谁做作的《数星星》,以及后来的《咏书》《咏林》等。可以说是郑板桥开创了数字诗的鼻祖,不过虽然在后来有很多的人模仿郑板桥的咏雪诗,但是在数字诗上的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达到郑板桥的高度。那些所作的诗歌的流传程度更是不及郑板桥的《咏雪》。

《咏雪》表达了什么?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对象,雪花在空中飞舞,纷纷扬扬,数也数不清。后两句则把雪花与梅花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感受到雪花飘舞的美丽景象。同时,通过“飞入梅花总不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雪花的赞美和对梅花的敬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写雪花的形态、动态和静态,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同时,这也是对雪花的一种歌颂和赞美,使人感受到冬日里的一份温暖和美好。

背景:

郑燮,号板桥。他的诗真率自然,多反映人民疾苦,抒写落拓不羁的情怀,特别是许多题画诗,往往扣题立论,或借题发挥,富有浓厚深刻的哲理趣味,耐人咀嚼,令人深思。有《板桥全集》传世。据说他初到扬州时非常穷困,有一天他冒雪外出,路上遇见一群读书人在吟诗。他们见郑燮衣衫褴褛,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刁难。随后作了这首《咏雪》。

郑板桥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郑板桥的另一首咏雪诗:

《山中雪后》,这也是他比较重要的作品,整首诗同样很抒情,另外还有着诗人独特的情怀,真正把诗歌融入进了生活,把生活当成了诗,所以这么一首看似不起眼的小诗,却是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每一句都如诗如画,读来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作品也是最不应该错过,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中雪后》那就是下雪之后的山中,其实关于描写雪的诗作有很多,无论是唐诗,还是后来的宋诗,那里面都比比皆是,可郑板桥这首诗写得很巧妙,诗人只是那么淡淡着笔,却是写出了新意;通篇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一个生僻字,只是信手拈来,着力表现于眼见的景象,却是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让人置身于皑皑白雪之中,看到不一样的冬日美景。

上一篇:巴金的海上日出原文 下一篇:alarm有闹钟的意思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