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韬光养晦是褒义还是贬义

韬光养晦是褒义还是贬义

2024-01-12 18:17 1099浏览

想掌握好一个成语,了解这个成语的褒贬义是很重要的。鞠躬尽瘁、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这些成语是褒义的;自以为是、处心积虑、口是心非这些成语是贬义的。那韬光养晦是褒义还是贬义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韬光养晦是褒义还是贬义?

韬光养晦可以说是既有褒义又有贬义的词语,具体要看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在正面的解释中,韬光养晦通常指隐忍、克制自己,隐藏实力,以待时机到来,达成更大目标。这种做法有时可以避免冲突,保护自己,同时为将来的发展储备力量,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韬光养晦有褒义。

但是在贬义的解释中,韬光养晦则往往暗示着对形势的不信任,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以及对现实逃避的倾向。这种做法过于消极,容易让机会溜走,造成经济和事业上的损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韬光养晦可能带有贬义。

综上所述,“韬光养晦”具有一定的褒贬双重性,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使用。

韬光养晦背后的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勾践在吴国受尽折磨,苦不堪言他立志要报仇复国,所以他在吴国养精蓄锐“韬光养晦”。

他表面上对吴王夫差毕恭毕敬,暗中却策划着复国大计。终于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将勾践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亲自参加劳动和百姓同甘共苦,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措施。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国富兵强。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自杀而死,越国最终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低调,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韬光养晦的名人素材:

1、一代兵圣孙膑。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玲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庞涓也在马陵之战中被杀,孙膑帮助齐国奠定了霸业。

2、汉宣帝。

汉宣帝本是皇室贵胄,却于幼年中遭遇变故,沦为阶下囚,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体验民情,体察民间疾苦,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登基之后珍惜民力,对外又打击匈奴,将西域纳入疆域之中,创造了“孝宣之治”的盛世。阶下囚与帝王,二者的地位天差地别,从帝王成为阶下囚的数不胜数,然而从阶下囚变成帝王的却屈指可数,成为帝王后能有所作为、青史留名的更是凤毛麟角,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成为西汉统治时期,最为鼎盛的时代。

3、司马懿。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士。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司马懿未加戒备。而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4、唐宣宗。

唐宜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唐武宗的权叔。他原名李怡,做皇帝后才改名为李忱。唐宣宗在位期间勤俭治国,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体贴百姓,人民生活日渐富格,使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唐宣宗也被人们称为“小太宗”然而这样一代明君,直到他登基之时,一直被视为傻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唐宣宗在未登基之前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其不得不装疯卖傻,来躲避政治迫害,由于唐宣宗做的滴水不漏让大家都以为唐宣宗是一个傻子,在唐武宗死后宦官仇公武决定让李忱做一个傀儡皇帝自己就可以顺利成章的把控朝政,然而李忱登基后一改往日傻里傻气之作风,大刀阔斧改革迅速铲除宦官势力,这是人们才明白李忱愚痴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着常人莫及的才干和韬略!

上一篇: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韬光养晦下一句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