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荷花淀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荷花淀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2024-01-24 14:02 7301浏览

孙犁曾说:“我最喜欢我写的抗日小说。”《荷花淀》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三场对话,把一群坚持抗战,乐观向上的农村青年妇女写活了,既表现农村妇女即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荷花淀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水生嫂: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心中有他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荷花淀》中女人们对爱情的诠释含蓄但不失热情,凸显了当时那个时代典型中国女人们对爱情理解。

心中有家

白洋淀的妇女们勤劳,聪慧,能干,个个是家中的顶梁柱。小说是以水生嫂月下编席开头的,诗情画意地描写了水生嫂劳动的场面,“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纹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句话生动地反映出水生嫂的编席的娴熟和勤劳。“跳跃”一词,赋予了苇席以动感,由此水生嫂劳动的场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

心中有国

战争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危险,意味着牺牲。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让自己的丈夫去冒生命危险。上了前线吉凶未卜,白洋淀的女人们深知这一点,纵然有干万的牵挂和不舍,她们毅然将丈夫送上了战场,没有拖一点后腿。这一点,水生嫂做到了,白洋淀的女人们做到了,当时中国的干千万万的妇女也做到了。这就是白洋淀女人最美的之处。虽然对丈夫参军担心、不满,但是她们识大体,明事理,她们先国后家,舍小家为国家。当丈夫们走了,去干光荣的事业后,白洋淀的女人们虽是不舍,但是也感到非常自豪。

背景简介

1936年,二十三岁的孙犁离开家乡安平,来到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同口镇位于白洋淀西南方岸边,“人到了同口,所见都是水乡本色:家家有船,淀水清澈得发蓝、发黑;村里村外、房上地下,可以看到土堆海积般的大小苇垛;一进街里,到处鸭子、芦花乱飞……”在这里,孙犁担任村镇小学教师。尽管只居住了一年,但孙犁对白洋淀生活念念难忘。1939年,他在太行山深处的行军途中,写成长篇叙事诗《白洋淀之曲》。

《荷花淀》简介

《荷花淀》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之一,其内容主要是以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女性——水生嫂,在丈夫参军后,她带领全家积极投身抗日,并在劳动中与丈夫重逢的感人故事。

故事中,作者通过描绘白洋淀荷塘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当地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同时,也通过对水生嫂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强和勇敢,以及她们在劳动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此外,小说还通过描写夫妻离别、亲人团聚等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家庭观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荷花淀》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和情感的小说,通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荷花淀》读后感

《荷花淀》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时期的斗争,但是全文并没有渲染紧张严酷的氛围,而是通过描绘水生嫂等一群妇女的形象,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来赞扬荷花淀以及广大中国农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水生的嘱托格外引人注意,尤其是最后一句“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让人不由得细细思索这句话的含义。他的这句话正是英勇抗战、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宁愿死也不能把软肋让敌人当做射向自己人的靶子,而另一层意思显而易见,青年人几乎都出去抗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妇女老幼,一旦被鬼子捉到,后果可想而知,这不仅仅是女人贞节的问题,更关乎于我们的民族气节,这是贞节与气节的结合与超越,这既关乎女性贞节,又关乎民族气节,更关乎爱国精神,所以水生才会说出这么一句嘱托,对家人的担忧之情也能从中体现出来,放到作者身上,这也是孙犁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荷花淀》是广大百姓在敌人面前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一个特写,更多的百姓对贞节与气节的坚守从中可见一斑,他们的深明大义、坚韧刚强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真切的心灵美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篇小说中,语言充满诗意,诗化的语言使文章显得更加优美,每个人物形象塑造的也都十分饱满,人物的精神性格特点十分符合他的身份特点,很真实,而在其中最喜欢的无疑是孙犁不同于其他随大流作者的写作精神,孙犁他更为关注人本身,对人的精神气质描写十分重视,追求描绘人的个性特点,加上他诗意般的语言,让人总是不自觉沉迷其中。

《荷花淀》表达了什么

小说主题: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突出表现了在战争的艰苦年代里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孙犁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到“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并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1年起,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6年,发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2002年7月11日6时,孙犁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上一篇:无稽之谈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荷花淀三个部分小标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