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4-01-26 14:08 344浏览

孔子说,做到温故而知新,就可以当老师了。“故”,是旧所闻旧知识;“新”,是今所得新体悟。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也是非常难做到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去学习,总在贪新,希望掌握更多、更全面、更颠覆原有认知的“新知”,却忘记了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出名,从小背诵过,然而一直怀疑现在人翻译的这种意思。

【注释】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见解。杨伯峻先生讲:皇侃《义疏》说,“温故”就是“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就是“日知其所亡”,也通。

【译文】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陈晓芬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产生新的见解,这可以为人师了。”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 “能从温习旧知识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

【求知】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不断地温习旧知识、旧经验,从而激发和引导新见解的创立。这个似乎也可以称为推陈出新。我们学习古人的思想和经验,就不能仅将自己的思想局限到古人的思想和经验当中,我们需要在古人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思想,总结新的经验。

如果做学问没有这样一层功夫,仅是将前人的思想或经验,复述一番,知识再渊博,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活的图书馆。推陈出新,不是盲目求异,言论要有基础,立论要有依据,新知识、新见解一定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今天的我们身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当中,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就需要牢记孔子所讲“温故而知新”的原则。

温故而知新的内涵

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不断温习过去的经典,实践过去的学问,反思过去的言行,以明明德为方向,这样良知才能保持不被蒙蔽,常新,活泼泼的绝佳状态,恒常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人师了。

后来的人“温故”都是为了求知识,做文章,考功名,而非进德,早丢了根本,以此时间久了,他们就会觉得“温故”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这是必然的!这世上只有不断进德带给人的乐才是长久的乐,至乐至足只来自于“德润身”,其他的都是烟花泡影,不可久侍。

删述六经,孔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为学日益”的人,追求知识的人实在太多了,老子说“为道日损”,孔子是为道者,所以一直在删述,一直在做减法,还说,“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入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以此,王阳明先生对学者忠告道:“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着,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东汉·班固《东都赋》中更是明言道:“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王阳明先生还道:“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温故”同样是“道问学”的一种,其根本也理应是“尊德性”的功夫才是,而非其他。以此王阳明先生又言:“唯夫‘知新’必由于‘温故’,而‘温故’乃所以‘知新’,则亦可以验知行之非两节矣。”在这里,知为良知,非知识,温故只是为了澄明良知,温故的本质是使良知常新的功夫。

《中庸》中讲:“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崇礼即崇理,即复归天理,明澈良知,敦厚是崇礼的功夫,同理,“温故”也即“知新”的功夫,这都是从修身的角度去说的,从不是在讲那些修身外的末节。

温故而知新出自哪里

春秋•《论语·为政》。

第一节原文如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实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一个“德”字,治国,要把道德教化的位置放在比较高地方,就像北极星一样,其他的星辰都要围绕着它。

所谓道德教化,就是教导人们要有美德,做好人,做个良善之人。这样的道理,上到耄耋老者,下到黄须小儿,都很容易理解。因为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德高则望众,大家都遵守规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则就会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安定,从而国泰民安、天下大治——这也是历代贤明君主所追求的目标。

第二节原文如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经里面的诗歌总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来描述,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三百零五篇的诗歌内容驳杂,有爱情诗,有对古代统治阶级的赞美诗,也有描述下里巴人的一些诗歌,各种情绪凌乱纷繁,但是到了孔子这里,一句话盖棺定论——思无邪。

关于这个“思无邪”,后世有很多的论述,其中在下觉得最为贴切的是——这些诗歌都是发自肺腑,源于人们最纯粹的思想和情感,因为纯粹,所以无邪。这种解释,和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倒是可以相互印证一下。

第三节原文如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论述的是“驭民之道”。古代君主管理自己的民众,用命令来约束,用刑法来处罚,民众能避免犯罪但是却并不懂“犯罪是一件可耻的事”;如果用道德来教化,用礼法来约束,那么民众有了羞耻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改过。

这里面讲的,还是第一篇的道理——为政以德。只不过是进行了拓展,加强了论述罢了。通过道德教化,让民众有了羞耻心,从而自觉地远离罪恶,自觉改过。这里面讲究的是一个和风细雨式的潜移默化,讲究的是自然而然,是一种非常柔和的改变别人的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它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迂回前进,徐徐图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做事方法本身就是“王道”,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值得人们借鉴。但是这样的方式却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它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耗费更多的成本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大家如果想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治家”或者“治理公司”中去,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才是。

上一篇:李白被贺知章称为什么仙人 下一篇:温故而知新的而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