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意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里的名句,这首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它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意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齐鲁: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泰山横跨齐鲁两地,植被挺拔苍翠。
3、钟:赋予、集中。割:划分。昏晓:即明与暗。巍峨的泰山使山南和山北明暗各异。北为阴,南为阳。
4、决眦:睁大眼眶。眦,眼眶。说望见层层升腾的云气心胸为之濠荡,见到飞回泰山的归鸟须睁大眼睛才看得分明。
5、凌:跃上。小:使动用法。因为飞凌最高处,所以众山显得如(孟子·尽心》:“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赏析:
这句话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全诗鉴赏: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望岳》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便是写于这段漫游途中。一说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到兖州(今山东省)去探望父亲,之后由齐入鲁,途径泰山,便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望岳》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词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杜甫在《望岳》诗中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尼采却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