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什么意思
黄袍加身,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意思是五代十国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
黄袍加身什么意思
黄袍指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加身是指兵变或夺位,也指被拥戴为皇帝。
黄袍加身的典故
黄袍加身是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五代后周时期,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周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周世宗柴荣死后,其七岁的儿子柴宗逊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周公帝即位时年纪太小,有宰相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今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立赵点检为皇帝,然后再北上征伐。大家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于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带领将士们来到赵匡胤的营帐外面,一面敲鼓一面大声喧哗,并呼喊着:“赵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假装醉酒刚刚睡醒,走出营帐还没等他开口,几个人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一齐下跪口呼“万岁”。
不过,实际上,在赵匡胤之前,已经有一位皇帝这么做了,此人就是郭威。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值得注意的是,郭威黄袍加身的时候,赵匡胤作为他的部下,亲历了这一幕。而这,促使他后来模仿了这一行为。
黄袍加身历史含义
黄袍加身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更迭的象征。赵匡胤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开始。他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
在宋朝时期,赵匡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他推行“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将领的军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他也实行了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如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生产力等。这些政策对于宋朝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袍加身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告诉人们,权力的获得需要正当的途径和合理的手段,否则就会带来不稳定和矛盾。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不要被权力和利益所迷惑。
黄袍加身指的是谁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北宋开国皇帝,庙号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他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并参与高平之战,战功卓着。郭威称帝后,赵匡胤先后被任命为东西班行首、滑州兴顺指挥副使、管点检行殿前都指挥使。他参与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并针对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机构,制定礼法、规定官员升降制度,改革科举制度,设考科院、审官院等。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设置义仓、农田水利法等。他还整顿吏治,改革税制,抑制土地兼并等。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赵匡胤的治国手法也存在问题。他过于依赖和偏袒士大夫阶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三冗”现象的加剧。同时,他虽然抑制了武将的权力,但并没有解决武将跋扈的问题,这也为宋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宋朝的影响深远。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以汉族知识分子为骨干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治国手法和政策对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袍加身解释
【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释义】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解释:自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后,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赵匡胤即位以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
【例句】
(1)他过去利用兵权黄袍加身,别人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将他推翻。
(2)曹操一直都想黄袍加身。
(3)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4)后来风云际会,一路顺风,居然黄袍加身。
(5)太祖黄袍加身,返回沐京后,即至崇元殿行禅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