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什么意思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什么意思

2024-02-23 14:55 445浏览

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要求严格,也许他会看不起别人,但其实这样的人是可悲的。就好比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对一个角色的判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什么意思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意思是虽然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命过轻薄,生死由不得自己,出生就贫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一直到死都很卑微。

这句话是唯心论,难道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让人感动?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受指责?出身下贱是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要用自己的拼搏改变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出自哪里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谚语,出自《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著、高鹗续(有争议)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等。《红楼梦》创作于康乾时期,生动描绘了这一时期皇室、贵族和民间的历史画面,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特权阶级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矛盾、封建礼教与个性解放之间的冲突。书中提到,《红楼梦》是作者历经多年艰辛创作、修订而成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主人公是谁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红楼梦》里晴雯的判词。

晴雯的一生,是自视过高的一生。她本来就是个丫环,却从未有过丫环的本分。她自觉比别人都强,所以眼高于顶,心比天高,敢撕扇,敢骂人,终于招致了王夫人的不满,落了一个无比悲惨的结局。

晴雯为什么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出自《红楼梦》:“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以“勇”著称,红学中亦评价她有林黛玉之风。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宝玉病补雀金裘。她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固把她赐给宝玉。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

一次王夫人进园子看见她打骂小丫鬟,觉得她不合世家教养,再加上王善保家的等小人进谗,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解读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晴雯的哀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深刻刻画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困境下的无奈和苦闷。然而,这句话也如同时光的涓涓流水,经过岁月的洗礼,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心比天高”仿佛是一种宣言,是对内心深处追求的一种呼喊。这并非仅仅是对富贵繁华的向往,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人们渴望心灵的升华,追求更高尚、更宽广的理想,这份对卓越的追求超越了肤浅的物质欲望。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奋发向前的原动力,正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时刻准备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然而,与“心比天高”相对应的是“命比纸薄”,这如同一道无法回避的现实阻碍。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命运的安排如同脆弱的纸张,随时可能被命运的风吹散。贫苦、卑微、无奈成为了晴雯这个形象的写照。这并非是个别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对个体的残酷嘲弄。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内心再高远,也很难摆脱社会的束缚。

然而,时至今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已不再只是一位丫鬟的呐喊,而是被更广泛地引用于社会中。这句话成为了许多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抒发,一种对于生活不公的悲愤。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桎梏,当代人们在社会体制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这种无法改变的力量。金钱、地位、社会地位如同一张无形的纸,薄弱而无法抵挡现实的风雨。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理解也逐渐呈现多样性。有些人以此为自警,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谦逊和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在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时代,心灵的升华仍然是一种珍贵的品质。而另一方面,也有人将这句话视为一种借口,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一种解释,将责任推向命运的无情。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或许只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对于个体无力感的宣泄。

与封建社会相比,当代社会虽然给予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也伴随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的社会体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有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摆脱命运的制约,纵然内心高远,也可能受到环境的限制。

或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已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了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在这句话中找到共鸣。这是一种对于内在追求和外在现实的矛盾的思考,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上一篇:心比天高下一句是啥 下一篇: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指的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