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一将成名万骨枯出自哪里

一将成名万骨枯出自哪里

2024-03-07 17:24 547浏览

“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意思非常好理解,指的是一个将军的成功要牺牲上万兵士的性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这句诗也常用来比喻成功背后隐藏巨大的牺牲和惨重代价。

一将成名万骨枯出自哪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首古诗就是唐代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唐代〕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

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作品鉴赏】

1、《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是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2、《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一将成名万骨枯的作者介绍:

曹松,生于公元829年,晚唐诗人,字梦徴。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人。

杜甫有句诗“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是一个人的年龄,七十岁很稀有,可七十岁中进士的人更稀有,曹松算一个。

光化四年(901年),曹松七十岁进士及第,是大唐王朝为数不多七十岁才考中进士的诗人。

他有一句诗脍炙人口“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身处晚唐,晚唐的考场风气很腐败,据说考卷不弥封,不弥封的后果就容易掉包,这让很多有真才实学的才子名落孙山。

曹松也不例外,他不满现实又热衷于名利,于是一直考,一直考,从黑发考到白发,考到古稀之年才进士及第。

奇怪的是他那一榜居然有五位古稀老人,他们是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时称“五老榜”。

曹松的一生大都奔赴在考场的路途上,可以想象一个骑着毛驴的,削瘦的书生,满脸疲惫的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书生的志向却一直不变,从青年、壮年直到暮年。

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的两边上始终驮着一对书箱。因为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

上一篇:虎妞是哪部小说的人物 下一篇: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