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主要事迹
司马懿(公元179—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军事家、政治家,西晋政权的奠基者。
司马懿的主要事迹:
1、老妻拒食
司马懿晚年宠爱柏夫人,妻子张春华很少有机会见到他。司马懿生病卧床不起,张春华前去探望。司马懿骂道:“老东西很讨嫌,哪里用得着你来看望呢?”妻子因此羞惭怨恨,打算绝食自杀;她的几个儿子也跟着母亲绝食。司马懿惊恐,前去向妻子赔礼道歉,张春华这才作罢。司马懿离开后,对身边的人说:“老东西死不足惜,我只是担心我的儿子们。”
2、三马同槽
曹操觉察出司马懿有称雄图霸的野心,听说有狼顾之相,打算查探究竟。于是将司马懿叫来,让他在前边走,曹操在后面突然叫他回头,司马懿回头时脸朝后方,身体却不转过来。曹操又曾经梦见三匹马在同一槽里吃草,心里恐惧不安,于是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心当臣子的人,必定会干预你的家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曹丕与司马懿一向关系很好,每次都保护他,因此司马懿得以免除厄运。后来,司马氏果然篡夺了曹氏政权。
司马懿的施政举措:
1、政治
司马懿父子起兵发动“高平陵政变”,接管禁军,控制洛阳,诛杀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后来太尉王凌谋立楚王曹彪,司马懿讨灭王凌,诛杀曹彪,随即禁锢魏国宗室诸王。通过前后两次事件,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
司马懿又借诛杀曹爽一事,趁机屠戮何晏、邓飏、桓范等曹魏时期的名士,铲除异己,消除舆论助力。近代史家吕思勉认为,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同时剪除士人,自此曹魏文人治国的形式日益衰落,而武人干政的情况更加严重。当代学者王晓毅、钟思远认为,司马懿对曹魏宗室势力的打压,以及对曹魏士人的控制,使其大权独揽,将曹魏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日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及其孙司马炎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
2、军事
曹魏中后期,司马懿逐渐独揽军事大权,成为曹魏对外征伐的最高统帅。司马懿先后率军平定孟达之乱,又曾与曹真一起率领大军伐蜀,后来在陇西多次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进攻,又多次打退吴国入侵,平定辽东公孙渊叛乱,以及寿春王凌叛乱。
当代学者马晓芳、林榕杰认为,司马懿在军事上取得的一些列成就,一定程度上帮助稳固了曹魏政权,也为后来西晋建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3、经济
经济上,司马懿在上邽等地兴兵屯田,恢复京兆、天水、南安三地的盐铁冶炼等产业;又主持开凿成国渠,修成临晋陂,灌溉良田数千顷,同时供给关中粮食不足。
司马懿又奏请开凿广漕渠,引黄河之水入汴水,灌溉东南各地,开发淮北田地,兴兵屯田,又开凿淮阳渠、百尺渠,引水灌溉颖水南北万余顷土地。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懿又奏请停止修筑宫殿,节省开支,集中人力促进农业生产。以上种种措施,使得曹魏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也为后来伐灭蜀国和吴国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
司马懿的历史评价:
1、曹操曾评价司马懿“非人臣也”,曹植在《辅臣论》中称赞其秉性正直,气度威严,令人敬畏。曹芳评价司马懿:“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曹魏大臣吴质评价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吴国国主孙权评价司马懿:“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
2、三国时吴国学者张俨评价: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因缘际会之下,得以投奔贤明之主。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都建立了功绩。刘备、曹丕死后,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接受托孤的重任,辅佐幼主,没有辜负君王的托付。两人都是国家的重臣,辅佐君王的贤臣。
3、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评价:大丈夫行事应该光明磊落,如同日月皎然,始终不能像曹操父子、司马懿父子那样,欺负孤儿寡妇,以奸诈谄媚的手段夺取天下。
4、唐朝大臣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司马懿心胸狭隘,表面上装出随和的样子,实际上性情猜忌多变。
5、宋朝史家司马光评价:司马懿年轻时聪慧博学,有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