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100字
火烧赤壁是三国时期的经典战争,因《三国演义》而声名鹊起,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水域战争。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100字: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火烧赤壁曹操失败的原因:
1、兵种劣势: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其精锐部队主要擅长陆地作战,而在赤壁之战中,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更适合水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的步兵和骑兵劣势暴露无疑,而孙刘联军的水军则占据主导地位。
2、瘟疫蔓延:
曹操大军在江面与孙刘联军对峙时,北方士卒开始频繁地腹泻呕吐,后来证实这是由血吸虫病为主的瘟疫引起的。瘟疫大幅度降低了曹操大军的战斗力,而孙刘联军由于长期在长江流域生活,对此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3、骄傲自满:
曹操在之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从而内心开始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战斗之前没有仔细研究战略战术,也没有精心安排细作到江东去探听军情,反而疏于防范,让孙权的耳目三番五次的混进军营刺探消息。
4、兵力劣势: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虽然曹操号称有83万大军,但实际上只有15万左右。与此同时,孙刘联军大约有8万人。虽然曹操的陆军数量仍然超过孙刘联军,但长途跋涉和瘟疫的肆虐导致其能够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部队减少。
5、不习水战:
曹操的军队主要由北方士卒组成,他们不擅长水战,这也是赤壁之战失败的一个原因。
火烧赤壁的影响:
火烧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刘联军的胜利,结束了曹操北伐的计划,也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火烧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着名战役,激发了人们对于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感。
赤壁之战的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也影响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赤壁之战的战术和策略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所借鉴和发扬,也对后代的军事战争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3、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
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4、火烧藤甲军。
为了平定南方的叛乱,使南蛮王归降,诸葛亮费劲了心思,前后共擒拿了孟获七次。第七次时,孟获借兵乌戈国,搬来藤甲军,那藤甲军刀棒不入,十分棘手。诸葛亮吩咐魏延半月内连败十五次,诱敌进入盘蛇谷。那盘蛇谷内早已堆满柴草火药,周围埋伏兵马,等魏延出去后,伏兵扔下擂木炮石堵住谷口,射下火箭,点燃柴草,盘蛇谷立刻成了火海。可怜三万藤甲军,最后都成了烤肉。诸葛亮又派之前的降兵引诱孟获前来,将其擒住,孟获心服口服,从此归顺蜀国。
5、濮阳之战。
东汉末,曹操收复兖州失地,先下定陶,继克钜野,杀死吕布部将李封、薛兰,接着进攻濮阳。吕布出城迎战,曹军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共战吕布,吕布不能支,拨马回城。后来,刘璋手下的别驾张松在校场还拿这件事讥笑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