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跋山涉水的意思是什么

跋山涉水的意思是什么

2024-01-30 13:36 422浏览

成语释义是语文考试中经常考察的一种题型,这也是孩子灵活运用一个成语的基础。跋山涉水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成语的意思。

跋山涉水的意思是什么?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

它的意思是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跋山涉水的出处:

跋山涉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原文是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国,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镇抚其民人,以礼承天之休,此君之宪令,而小国之望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以岁之不易,聘于下执事。今执事有命曰:女何与政令之有?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不然,其何劳之敢惮?

《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研究春秋历史的最重要典籍,而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价值。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娃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跋山涉水的造句怎么造?

1、红军战士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陕北。

2、但我知道,我正跋山涉水,为了朋友的相逢。

3、探险队员们跋山涉水,穿过茂密的丛林和泥泞的沼泽地,终于找到了失落的宝藏。

4、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终于把货物如期送到了目的地。

5、我爷爷年轻时可是一个跋山涉水的人,用他的汗水和辛勤付出,给我们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

6、经过跋山涉水的考察,他终于弄清了这一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状况。

7、为了采集民歌,这位音乐家跋山涉水,走遍了当地数十个村寨。

8、在高寒缺氧、风云莫测的土地上,他们负重攀登、跋山涉水、饮雪卧冰。

9、他们跋山涉水,步行二百余公里,来到了一个青山环抱的小村庄。

跋山涉水与翻山越岭的区别:

跋山涉水与翻山越岭两个成语虽然在字面上都提到了山的翻越,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的含义有所不同。

跋山涉水通常指的是翻山越岭的同时还要蹚水过河,形象地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这个成语不仅包含了翻山越岭的动作,还特别强调了行走过程中所遇到的水的障碍。因此,它比单纯的翻山越岭更加全面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

翻山越岭则更多地指翻越了许多的山头,而不一定涉及蹚水过河。这个成语侧重于对山峰的攀登,而不是对水域的穿越。

总结来说,跋山涉水在表达上更为丰富,除了包含翻山越岭的动作外,还有蹚水过河的内容,而翻山越岭则主要强调了对山峰的翻越。

上一篇:跋山涉水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