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全文解释
古诗翻译是语文考试中经常考察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富含哲理的诗句,《题西林壁》是小学会学习到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悟。
题西林壁的全文解释:
从正面看到的是起伏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全貌,是因为我本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的全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的全文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6、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7、缘:因为;由于。
8、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题西林壁的鉴赏: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的道理用一句俗语表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苏轼用形容的语言,揭示了这一人生哲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必须从各个角度进行周密调查,才能明白事物的真相和把握事物的总体。
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的异同:
登飞来峰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写的,全诗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相同之处:
1、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2、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
3、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
4、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
5、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
不同之处:
登飞来峰中: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一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既是表明作者不害怕权贵,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题西林壁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示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只因为身在事物中,不能全面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