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公式考点

 > 

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2024-02-21 16:50 506浏览

祸起萧墙的意思是在家里发生了灾祸,形容灾难从内部发生,也形容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中。

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萧墙: 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臣民要想进见君王,到此而增加肃敬。孔子说的“萧墙之内”,指宫内,这里暗指鲁哀公。意指季孙氏光攻代颛臾,扩大势力,先下手为强,对抗鲁哀公。

祸起萧墙的典故

在春秋时期,冉求和季路这两位孔子的弟子在鲁国大夫季孙氏手下担任家臣。季孙氏打算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以扩大其统治势力,但他对此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感到疑虑。因此,冉求和季路决定向孔子请教。

孔子听后,对冉求表示质疑,认为冉求明明知道颛臾是关乎鲁国安危的附属国,为何还建议季孙氏去攻打它。冉求解释说,颛臾城池坚固,且距离季孙氏领地较近,若现在不拿下,将来必定成为后患。

孔子听后不悦,他强调自己最反感贪得无厌之人,并认为无论是诸侯还是大夫,都不应担忧财富不足,而应担忧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稀少,只须确保势力范围安全。当各国财富均等,便无所谓贫穷;势力范围和平稳定,就不会觉得人口稀少。

接着,孔子警示冉求和季路:“你们为了扩张势力而攻打其他附属国,结果只会是:远方的人心生不满而无法归顺,国家因战争而分裂无法保全。你们不思考如何保卫国家,反而想在国内动武。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国内。”

这番话的含义是:执意攻打颛臾会使远方的人不来归顺,国家会因战争而四分五裂。他们不思考如何保卫国家,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国内。

冉求和季路听从了孔子的教诲。一个国家若想安定,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若国家内部发生灾祸,势必会使国家四分五裂。如今,“祸起萧墙”这一成语多用来比喻内部发生混乱。

祸起萧墙陈语出自

据《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当时向冉有和季路说了一章大道理,其中有这么一些话,大意是:“……无论诸侯或大夫,办理国家政事,不怕贫穷,不怕人口少,只怕不得安居。如果贫富并不悬殊,穷也就无所谓了,如果都能安居,人口少也就没有关系。如果不发生战争,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灾难。这样,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服你,如若嫌归服的人不多,还可以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既来之,则安之(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居下来)’。而现在,你们俩辅助季孙家干了些什么呢?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反而想使用兵力,去攻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在这里,孔子意思是说:依照孔夫子的分析,季氏最大的隐患不是在颛臾那里,却是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结果后来事实果然证明:季氏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利,双方出现了分歧,真的像孔子所分析的那样,所有的矛盾最后都出现在了萧墙之内。因此,人们后来就把“祸起萧墙”这个比喻成:遇到困难时,往往是从自己的内部开始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在困难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被敌人从外部瓦解,而是自己人从内部开始动摇,并且导致整件事情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词的的出处和意思,所以这个词一般作为贬义词使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类似季氏这样的问题出现,外患很少,内忧却将直接导致失败或者灭国。所以,行事之前,要多考虑,无论外因还是内因,并主要考虑内因的反作用力量。

祸起萧墙造句

1. 一大家人个个心怀异志,终于祸起萧墙,发生财产纠纷。

2. 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产,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3. 封建时代,祸起萧墙的事时有发生。

4. 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5. 他没想到祸起萧墙,在他们内部出现分裂。

6. 这个家族之所以会没落,完全是祸起萧墙,家族成员不够团结所致。

7. 这个工作团队因为成员彼此互不信任,祸起萧墙,终于解散了。

8. 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

祸起萧墙给我们的启示

在古代,人们认为,家门是家的象征,家里的事情就是萧墙的事情。所以,当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时,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家门不幸,灾祸就从家门开始。这也就是“祸起萧墙”的由来。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是古代人对于家庭观念的一种体现。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不再有萧墙,但我们仍然有“家门不幸”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道理,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生活的重心,家里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门都是我们的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都应该爱护我们的家,珍惜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对不对 下一篇: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有什么区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