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出自
怒发冲冠是一个成语典故与将相和中的蔺相如有关。而怒发冲冠原本的意思,是形容愤怒到极点,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出自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人公是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其主要事迹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就是他在完璧归赵时的一个故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怒发冲冠的故事和谁有关
怒发冲冠的主人公是蔺相如,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赵国大臣,怒发冲冠出自他的主要事迹完璧归赵,讲的是他在秦王想要霸占和氏璧时愤怒的头发竖起的样子,后来这个词也流传下来,用来形容极度愤怒,头发直竖。书中是这样记载的: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王,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很珍贵的国宝一一和氏璧,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与之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根本就没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于是就假说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趁机从秦王手中收回璧。
这时蔺相如靠近殿柱,愤怒得头发都竖直了,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他告诉秦王:如果你逼迫我,我的头就和这璧玉一起碰碎在这柱子上!后来,蔺相如终于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了赵国。这个成语形容愤怒之极。
蔺相如人物简介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生于赵国,官拜上卿,是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蔺相如的人物背景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此传为四人合传,除廉颇蔺相如,还写了赵奢、李牧,提到了赵括。
由历代学者考证可知,蔺姓出自韩姓,韩姓出自姬姓,系黄帝后裔。春秋时期,韩氏在晋国一直位列公卿。韩氏一支韩厥玄孙韩康在晋分裂为韩赵魏后为赵国大夫,食采于蔺(今山西离石县),便以封邑为氏,称蔺氏。
蔺相如就是蔺氏立姓早期第一个影响深远,功绩卓著的代表人物。因此要研究蔺相如就有必要弄清蔺氏早期迁徙路线及原因,了解了蔺氏早期迁徙路线及原因,判定蔺相如故里是哪里就有了重要依据,就不会被蔺相如故里众说不一的表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