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古代的货币叫什么

古代的货币叫什么

2023-08-30 17:40 715浏览

古代货币指的是相对于现代货币,具有历史性、贵重性、交换性的货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的增多,人们逐渐互相依赖,收到别的物品,需要输出自己多余的物品,这是最早作为中间媒介的古代货币。

古代的货币叫什么?

1、铜钱

古代铜质辅币,俗称铜钱,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2、方孔钱

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秦帝国以后两千多年间的钱币,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钱为“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方孔钱是由圜钱演变而来的,以秦帝国的“半两钱”为最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国通宝”为最晚。

货币制度: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度量衡制度:

1、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2、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古代的货币演变:

1、人工货币

早在商朝以前,就有用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的记载,在中国的汉字中,凡是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字,譬如“赃”“贡”“费”等,由此可见,贝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货币。因此,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贝”由装饰品到交换媒介的演变过程。但是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始于商朝人用铜仿制海贝。

2、中央铸币

汉朝初期,中央听任地方各郡自由铸币,导致“盗铸如云而起”,不仅造成市场混乱,更使得各地富商豪门操纵铸币权,富可敌国,给汉朝埋下莫大隐患。幸而汉武帝看到了这个问题,公元前113年,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并下令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于是五铢钱成了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3、通宝元宝

货币经历三次演变,已经非常规范了,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金属货币磨损后币值不足。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但流通时间较长,磨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举一改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均以“通宝、元宝”相称,由此确定币值。

4、纸质货币

众所周知,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几乎达到顶峰。而经济的繁荣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额增加。史料记载,北宋太宗时期,年铸币八十万贯。古代一千枚铜钱为一贯,重约四公斤。八十万贯,相当于三百二十万公斤铜。这对铜料资源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乃至政府为弥补铜料不足,改用铁铸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交子”不但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纸币,更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一直到今天,纸币仍然是货币的主要形式。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古诗4句 下一篇:孟郊的千古绝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