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文范文

 > 

王羲之字什么名什么号

王羲之字什么名什么号

2023-11-27 20:51 1377浏览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历代书法大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是书法界不可逾越的高峰。

王羲之字什么名什么号?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

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书法作品代表作:

1、《兰亭序》:王羲之行书代表作。

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位列“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流传的《兰亭序》有三个版本,而真迹相传被李世民带进了坟墓。在中国书法领域,《兰亭序》知名度可谓最高,即使从不接触书法的人,对于它的大名也肯定有所耳闻。

2、《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行书代表作。

位列“中华十大传世书法名帖”,也被列入“三希堂法帖”之首。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四行,共二十八字。此作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詹景风称:“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

3、《十七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此作从最初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到《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4、《丧乱帖》:王羲之行草代表作。

内容包括《二谢帖》《得示帖》在内的摹写于一纸的三件王羲之手札。此作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可惜,此作于唐代便流落至日本,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不得不说这真是中华名族的巨大损失。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5、《频有哀祸帖》:王羲之行草代表作。

纵24.8厘米,3行,20字。原作已佚,现有摹本传世。此作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与王羲之其他书法作品下场一样,这件作品也流落至了日本,现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如今,此作在日本被奉为“国宝”,令国人不胜唏嘘。

6、《游目帖》:又名《蜀都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纸本,11行,102字。此帖书法妍美而不柔媚,矫捷而不轻佻,求雄强而不强作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明方孝孺称赞云:“《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此作经历最为坎坷,清代流入日本,为日本广岛安达万所藏,后毁于火灾。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此作的本来面貌了,只得对着影印本凭吊《游目帖》了,真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7、《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王羲之小楷代表作。

此作点的写法轻灵秀美;横画多以左低右高取势,注重长短变化;竖画多作垂露,偶用悬针;撇画短而劲利,捺画曲折舒展;直钩画多用折法,出钩较短;横钩画斜折而下,没有强烈的顿挫;竖弯钩画用转法向右平移而略带弯曲,钩尖向上带岀;转折画内方外圆,没有高耸的棱角。

8、《远宦帖》:又名《省别帖》,王羲之草书代表作。

是《十七帖》中的一封书信。此作用笔细腻丰富,动作节奏鲜明,几乎在每一线条内都有明显的折顿提按,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着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

王献之的代表作:

1、《中秋帖》:王献之草书代表作。

墨迹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此作用墨浓重,转笔圆转外拓,起笔或藏锋或侧锋,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笔画偏于丰肥,但又有个别瘦劲的连笔和字做补充,显得疏密得当、粗细变化。其用笔婉转流动,一气呵成,有“一笔书”之妙。

清代乾隆皇帝对此作极为推崇,将《中秋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王珣《伯远帖》并称为“三希堂法帖”,同时,此作也与《快雪时晴帖》和《伯远帖》共同成为了十大中华传世名帖之首。

2、《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小楷代表作。

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此作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字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因此,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3、《送梨帖》:王献之草书代表作。

此帖不像《中秋帖》、《鹅群帖》那样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笔,而几乎字字独立,但又笔意贯通,从“今”字起笔一贯到底,折、搭承接有序,形断意连。如“今”字的收笔为出锋向左下,“送”字的起笔为搭锋顺入,以承上字。笔画尽管收笔分明,但气势却如山泉出谷,奔腾倾泻不可遏止。从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十一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颇耐人品味。

4、《鸭头丸帖》:王献之行草代表作。

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全文2行15字。此作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笔锋入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俊逸洒脱的草书精品。

5、《鹅群帖》:王献之行书代表作。

此作是王献之写给家人亲戚的一封书信,刻入《淳化阁帖》。真迹不存,现存为临本。米芾《书史》曾记载:“王诜每余到都下,邀过其第,即大出书帖,索余临学。因柜中翻索书画,见余所临王子敬《鹅群帖》,染古色,麻纸,满目皴纹,锦囊玉轴装,剪他书上跋连于其后。又以临《虞帖》装染,使公卿跋。余适见,大笑,王就手夺去。谅其他尚多,未出示。”因此,如今所见《鹅群帖》一般认为是米芾临本。

6、《适奉帖》:王献之草书代表作。

真迹不存,现存为拓本。3行,23字,入刻《淳化阁帖》。此帖写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短短四行,运笔时而顿挫,时而疾速,时而字字断开,时而若干字连成一体,开合自如,跌宕起伏。

7、《承姑帖》:又称《姑比日帖》,王献之行书代表作。

6行,48字。此作用笔劲健沉稳,点画方圆兼备,流畅自然。方笔刻历不失敦厚,圆笔柔和中见朴茂之韵。结构行草楷间杂,字形稳正。行间玉云,字里金生。

8、《鄱阳归乡帖》:王献之行草代表作。

8行,57字。与《鄱阳帖》、《不谓帖》并称“鄱阳三帖”。此作前半部分,笔势雄健,后半部分,潇洒俊逸,构成了前密后疏,前大后小的章法布局,使得整件作品看上去自然灵动。如今,原迹不存,现存拓本三种。

9、《卫军帖》:王献之行草代表作。

原作不存,现存为拓本。5行,42字。此帖写到仆射服食五石散,感到体力有所增强的事情。楷行相杂,笔力饱满,字势端庄而流丽。在章法布局上,楷书起首,然后行书楷书交互使用,最后草书作结,整幅作品看上去给人以潇洒灵动之感,极富审美和趣味性。

10、《廿九日帖》:《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王献之行楷代表作。

3行,30字。纵26厘米,横11厘米。此作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上一篇:周瑜字什么号什么 下一篇:韩愈字什么号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