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2023-12-16 15:29 368浏览

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写于辛弃疾中年的时候,抒发了宋朝词人辛弃疾悠悠不得志又救国心切的悲欲之情。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首诗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青玉案·元夕》,在这首词里,辛弃疾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

青玉案(qīng yù wǎn):词牌名,调名取自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古有观灯的习俗。

花千树:形容灯火灿烂。

宝马雕车:富贵人家观灯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和马。

玉壶:月亮。一说是白色的灯。

鱼龙舞:鱼形龙形的灯在挥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蓦然:猛然。

阑珊:稀少,零落。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了大明王朝盛世的繁华景象。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夜风吹散了花瓣,显得格外娇艳。此外,星如雨的场面也表现了繁星点点的夜空,更增添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氛。

随后,诗人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描绘元夕夜晚的繁华景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这些华丽的场景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表现了大明王朝的盛世繁华。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时间流转、人事易变的哀婉之情。诗人用“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来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却在“灯火阑珊处”消失了。这个场景,表现了美好和青春的短暂,时间匆匆而过,所有的美好和繁华都将逝去。

总的来说,这首《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诗意深刻、意境优美的佳作,它通过对元夕夜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繁华、喜庆场景的感悟,也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哀婉之情。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人生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如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对人生和爱情的迷茫,孤独,不知路在何方。

第二境界,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了目标,在前行的道路上,求之不得而憔悴消瘦,却九死犹不悔。

第三境界,就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功夫”。寻寻觅觅中,豁然开朗,大彻大悟之后,一切水到渠成。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盟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暮春》、《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上一篇:橙红橘绿出自哪一句诗 下一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