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读书笔记

 > 

读书三到指的是什么

读书三到指的是什么

2023-12-19 13:59 311浏览

很多智者学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方法,今天先来聊聊朱熹的论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大意是: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读书三到指的是什么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训学斋规》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注:

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理解:

“心到”指的是读书要多用心,在读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对书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眼到”是指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用眼晴去看文字,同时要对各种关信息仔细阅读,这样才能准备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

“口到”则是指朗读和背诵,对于自己阅读的书籍和资料,一定要养成朗读的习惯,这样就可以真切地感到的文字的音韵和意境美。

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年),出生于今福建,中国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尊称为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一、平生经历

1.政教合一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官职,为官清正有为。朱熹从政之余,积极发展地方教育,亲自执教,从事教育达50年之久。

2.力主抗金

朱熹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和宁宗四朝。在政治上,朱熹力主抗金 ,反对议和,曾连上几道奏章给宋孝宗,慷慨陈词,痛斥朝中的投降派。

3.蒙冤去世

朱熹一生为官清廉,为人方正,但因其秉性耿直和直言不讳而得罪了不少人,晚年遭人谣言诬陷,名誉蒙受极大的冤屈,不但自己被罢职还乡,而且还牵连到众多门生。

宁宗解除了朱熹的官位,还把他的理学称为“伪科学”,朱熹被称为“伪师”,他的学生则被称为“伪徒”,还规定,以后凡科考,“伪学生”一律不得为官。

1200年,被罢职还乡的朱熹悲愤含冤抑郁而逝,年七十。

4.死后殊荣

朱熹死后,宋理宗为其平反,1209年朱熹被谥为“文公”,赠宝谟阁直学士,又追封徽国公等。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朱熹被上升到儒家最高殿堂——孔庙大成殿,成为十哲之次,也就是第十一位哲人,乾隆时期,列朱熹为第十二哲。十二哲之中,只有朱熹不是孔子亲传弟子。

拓展:

读书三要: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缺一不可。

读书三喻: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把人的一生读书作了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时,他还认为:“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读书三悟:

清人张心斋《幽梦影》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今悟:善读书者,无事不为书:古今亦书也,天地亦书也,世间亦书也。善读书者,无书不是书:经史亦书也,诗词亦书也,民谚亦书也。读山水书,以悟意境;读世间书,以悟心境;读书中书,以悟尽境。

读书三有: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书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上一篇:趋之若鹜的鹜指什么 下一篇:风雅颂指的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