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英语词汇

 >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2024-01-23 16:56 1027浏览

在写作中,很多同学面对一个形似的成语经常会犹豫,不知道到底用哪个才对,其实这就是对词语含义没有根本的了解。那么,这类同学需要搞清楚两个形似的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才能更好的应用。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1、词义不同: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而事半功倍的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2、出处不同:事倍功半出自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著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而事半功倍出自孟轲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用百分数表示

事半功倍表示做了100%(单位1)的事得到了200%的成功。

事倍功半如果用百分数表示﹙1÷2﹚÷﹙1×2)×100%=0.5÷2×100%=25%,可以用25%表示。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典型案例

1、推行仁政(事半功倍)

战国的时候,有个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学生。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

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果能推行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

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呢!”

2、李自成前功尽弃(事倍功半)

李自成手下在北京城胡作非为,烧杀抢夺,对那些明朝的官员大肆屠杀。吴三桂都已经向他投降了,他的大将刘宗敏竟然把吴三桂的女人陈圆圆给霸占了。于是乎吴三桂跟他决裂直接跟他开战。

崇祯17年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顺。可是龙椅只坐了一天,第二天吴三桂就打到了北京城。李自成只好仓皇出逃,兵败在湖北九宫山。

类似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易错成语

【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前者指话语或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后者指声音大得要把耳朵震聋了。

【事倍功半、事半功倍】前者指下一倍功夫收成一半成效,费力而收效小;后者指下一半功夫收成一倍成效,省力而收获大。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前者指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奋勇直前;后者指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前,形容连续不断。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者更强悍,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势力,贬义。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者故意夸大事态,所指事情不一定是坏事;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让人吃惊的程度。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前者指格外重视某个人;后者指用新的眼光看待某个人。

【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前者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后者指说话不经思索,不负责任的说。

【徇私舞弊、营私舞弊】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前者指缺点毛病掩盖不了长处优点,重在强调优点的存在;后者指缺点和优点同时存在。

【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前者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后者指本来没有问题却认为有大问题,自找麻烦,自寻苦恼。

【名不副实、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前者指名称或名声跟实际不相称,徒有其名;后两者都含有名声和实际相符合的意思,“名副其实”侧重指名义相符,“名不虚传”侧重名气不虚假,含有赞叹之意。

【见风使舵、见机行事】前者贬义,强调根据形势不断改变态度和做法;后者强调抓住机会,立刻采取行动。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前者指力量达不到或不受控制;后者指远远跟不上。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前者指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指不把它放在心上,不重视。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前者形容写字、作文、画画等非常熟练或才思敏捷;后者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前者指一个钱都没有,很穷苦;后者指毫无价值。

【不容置喙、不容置疑】前者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参与意见;后者指不允许提出怀疑,表示真实可信。

上一篇: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下一篇:藤蔓读man还是wa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