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李白的诗,往往挥手而就,不加雕琢,有天然之美,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诗传唱度非常高。人们最熟悉,或许就是那首《静夜思》。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首诗,它里面的“床”字却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第一种说法指的是井台。既然抬头就能看到明月,那么很难说是人就是在室内的。所以很多人断定床是在室外的一种家什,那就是院子里的井台。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指的是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甚至又叫银床。李白也极有可能看到井栏里的月光。
第三种说法是指床和窗是通假字,也就是说,明月月光不是照在诗人睡觉的床铺前,而是洒在窗户上。如果这么理解,那么李白显然在室内而不是在院子里了。
第四种就是指的本意,也就是坐卧的器具。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睡眠的地方,也就是床铺。
第五种指的是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今天的马扎,马未都等人都持这个观点。
那么诗中的床,真的是指代井栏吗?
首先窗是可以排除的,这很明显是一种凑数的说法,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集中,数十处写有床的诗句,均不是窗的通假字。况且李白此诗整体自然纯真,何必在一个字上故弄玄虚、多此一举,把窗写作床。
那么有可能是胡床吗?
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类似现在的小马扎。于是,便有学者解释,说李白夜不能寐,搬着一把胡床坐在外面赏月。这个解释似乎也通,但是胡床坐在屁股底下,而且古人衣服宽大,一个小马扎,应该差不多被遮盖住了。
如果这般情况,还以胡床为参照物来描写月光,那也太奇怪了。譬如你让朋友帮你取一件东西,东西在桌上帽子旁边,帽子里罩着一部手机,你是会告诉他在帽子旁边,还是手机旁边呢?
再看井栏,关于这种说法,著名学者黄永武曾给出过比较合理的推断。杜甫有“露井冻银床”句,仇兆鳌注引:“旧以银床为井栏,《名义考》银床乃辘轳架,非井栏也。”也就是说,这个意义的床,更精确的来讲是井上的辘轳,就是用来打水的一种器械。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是表达传递的载体,简而言之是要给人看的,所以诗人写诗,虽以含蓄为美,但对于一些特殊词汇,往往又会约定成俗的用法,以免造成误解。如果床作井栏(辘轳)之意时,都会和“井”字联系在一起,以便读者理解。如李白:“玉床金井冰峥嵘”、“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还有李贺:“后园凿井银作床”、“井上辘轳床上转”。
庾肩吾《侍燕九日诗》:“银床落井桐”。
简而言之,床单独使用,在诗中并不能代表“井栏”,或者说是“井上的辘轳”,古人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用法,所以说,将李白“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解释为井栏,是一种不懂诗的行为。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睡觉的卧具。
还有坐具。古人有一种客厅里的坐具,也唤作床。杜甫《少年行》“临阶下马坐人床”,还有“床上书连屋”、“身外满床书”,李白的“绕床弄青梅”中的床,也是这个含义。然而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住在旅馆中,旅馆的房间,一般另外设一张放在客厅的床。
而且井栏也好,凳子也好,坐具也好,当月光照下来的时候,四周都是有月光的,为何李白诗中只强调床前呢?
所以,综合来看,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床。有人说唐代的窗户没有那么透光,月光照不进来。但是李白也并没有在诗中说自己是关了窗户的,我们可以想象,李白躺在床上,窗户没关,在欲眠未眠之际,忽然见到床前一片白色,恍然间,以为是打进了秋霜。
他惊疑的坐起来,才发现是月光,于是他披衣走到窗前,或者门外,抬头看着那皎洁的明月,心中想起了故乡和家人。其实《静夜思》中的床,无论作以上何种解释,对诗意的影响并不大,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在于客居他乡对于月光的敏感,是李白在抬头低头那刹那间的黯然。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写作背景: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作品。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的广泛程度来说,还没有一篇作品可以与之比肩。由于诗人久居他乡,深秋的月夜,引起了思乡之情,诗人只用精练的几笔对时间、环境以及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就写尽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朴实自然,细腻流畅,短小却精悍,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