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名人名言

 > 

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本书

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本书

2024-02-23 16:58 399浏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出自屈原的《楚辞•离骚》。意思是这些蕙兰和白芷等香草,都是我内心所珍爱的啊,就是让我死去九次我也是不会后悔的。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本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名言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从汉代开始,《离骚》被尊称为《离骚经》,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被称为“骚体”。了解和读懂《离骚》是理解楚辞和屈原精神的一把钥匙。

虽九死犹未悔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虽九死犹未悔全诗赏析

《离骚》全诗共有373行,2403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序言、正文和结尾。

序言部分主要是对诗人自己的介绍和写作动机的说明。诗人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立场,然后阐述了写作的动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醒人们的觉醒,激发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正文部分是《离骚》的主体部分,共有241行。诗人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等手法,通过对自己身世的描绘,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未来理想的设想,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坚定的理想追求。

结尾部分是《离骚》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为感人的部分。诗人在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理想追求之后,最后选择了以死明志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后人,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悲剧英雄。

《离骚》的思想意义

一,通过描述诗人一生为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而不懈斗争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冲;反映出诗人为着崇高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光辉人格。二,在抒发诗人的政治抱负的同时,也愤怒地暴露了楚国黑暗腐朽的反动势力,反映出进步与反动这两种政治力量的斗争,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离骚》所反映出来的诗人的政治理想,不仅包括选贤授能和遵守法度的施政纲领,而且希望楚国君主能以尧、舜、禹、汤、周文王为榜样,以实现对全中国的统一。这在当时是一种最高的社会理想。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诗贯串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并且运用美丽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特别是继承神话传说,创造出光怪陆离的幻想境界,来体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热情澎湃,想象奇特,场面壮丽,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充满着悲剧气氛。这一切连同它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给后来的诗歌创作以深远的影响,而且给历代仁人志士以宝贵的精神营养。人们常常称屈原为我国诗人之父,可谓当之无愧。

理解性默写《离骚》

1.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 《离骚》中,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 《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描述了群小对屈原嫉妒及诬陷。

6.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至死不变的美好志向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 《离骚》中,诗人表明宁死流亡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8. 《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的句子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 屈原的《离骚》中,写到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调和,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0. 《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表明屈原虽遭到贬抑,但无论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都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

上一篇:红楼梦大观园在哪里 下一篇:茶花女是谁的作品

相关推荐